烏桓大人們戰戰兢兢的迎接宋遠,待聞得漢廷真實的意圖,卻盡皆笑逐顏開。
漢廷之所以要在此處設立關外塞城,絕非要血洗烏桓山,且不欲徵募漢民前來屯田戍邊,卻是要設立銀礦採掘的駐軍點。
是的,銀礦!
烏桓山脈東南山口,往西北不足二百里處,已探勘出超大型的白銀礦脈,且礦石含銀量頗高。
烏桓各部大人聞之礦藏所在,不禁譁然。
那地界,對烏桓人而言,非但甚是熟悉,更具有頗為重要的意義。
猶記得,漢六十一年,六月。
烏桓各部遵奉漢廷詔令,調集十五萬烏桓騎射西出烏桓山脈,踏破左谷蠡王庭,全殲留守當地的兩萬匈奴鐵騎。
左谷蠡王伊稚斜的王庭所在,恰恰就在現今探勘出的白銀礦脈之上。
那處地界,簡直是烏桓的福地!
烏桓貴族們雀躍不已,其部族百姓亦是歡欣鼓舞。
為漢人做事,牧羊賺錢,採掘銀礦自然也賺錢。
況且漢使宋遠明言,待得塞城竣工,漢廷為保障輪駐在此的邊軍將士日常所需,會特允該塞城也在城外開邊市。
若要採掘銀礦,更要徵募大批烏桓族人,非但要採礦篩冶,亦至少要開闢出更便於物資運送的平坦道路,大批的物資無疑會從右北平的邊塞源源不斷的運來,漢商自然也會蜂擁而至。
對聚居在烏桓山脈谷地的烏桓各部貴族而言,這無疑是天大的喜訊。
他們雖不懂甚麼經貿學,然好歹跟漢人打了多年交道,人流就是貨流,貨流就是金流的道理,多少還是懂的。
瞧漢廷的這架勢,銀礦的規模必是不小,需要的礦工必是數以萬計,只怕徵募到的烏桓族人都不夠,畢竟許多烏桓族人靠着牧羊已可豐衣足食,未必肯從事繁重的採礦冶礦。
漢廷倒也不勉強,不管是羊毛、肉羊,還是白銀,在現今的大漢都是供不應求的,多多益善,不宜為採掘銀礦而影響漠南的牧羊業。
正因如此,漢廷才打算在烏桓山脈的東南山口修築塞城,可就近駐軍,且供大量漢人監工居住生活,如此便能調去大量外族奴隸,甚至從朝鮮徵募大批精壯前來採礦。
對馬島和伊伎島面積不大,且遠在海外,四十餘萬朝鮮人的日常所需皆要靠北海水師和漢商從玄菟郡啟運,耗貲可不小。
雖說朝鮮人在島上為大漢辛勤採礦,然在倭奴列島已清剿完畢,七萬餘朝鮮軍士陸續返島的當下,這兩座小島上的勞動力就顯得有些過剩了。
漢廷為避免塞北烏桓悄然做大,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歸化了近二十萬烏桓將士及其軍眷,卻又因要採掘漠南銀礦,要運去數以萬計的朝鮮「勞工」,是否徒勞?
自然不是的!
昔年烏桓奉漢廷軍令,揮師征伐朝鮮,殺得朝鮮北部和中部血流成河,兩族血仇至今難消。
朝鮮勞工和烏桓人會暗中勾結,圖謀合力對抗大漢?
怎麼可能?
沒有主體意識,沒文化共通,談甚麼凝聚力,談甚麼民族融合?
漢廷要在此築塞囤兵,反是要維持秩序,避免朝鮮人和烏桓人發生械鬥廝殺,若非大漢境內勞動力嚴重匱乏,外族奴隸的缺口極大,價格居高不下,無法大批抽調到漠南採礦,大漢君臣也不至特地籌備修築這座塞城。
亦因如此,皇帝劉徹不禁有些懊悔,昔年將北地蠻夷屠得太狠,大鮮卑山脈周邊的殘餘蠻夷都已逃入深山老林,重新做回與世隔絕的野人,想抓奴隸也抓不到了。
倒是漠北……
燃武閣小說網 www.ranw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