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韓信,歐陽朔又單獨見了劍氣雷音。
說實話,事前歐陽朔也沒想到,【聽雨樓】這次竟然這麼拼,且不說王宮刺殺,僅那一萬冒險玩家的出擊,就在戰場立下大功。
為此,【聽雨樓】也付出慘重代價,總部被燒成平地不說,洛陽城內的產業也被衛青下令損毀殆盡,陣亡玩家更是超過千人。
劍氣雷音的果決,讓歐陽朔刮目相看。
有付出就有回報,隨着洛陽城被拿下,【聽雨樓】的收穫絕對物超所值,歐陽朔給劍氣雷音兩個選擇,「留在洛陽,或者遷往山海城,都是可以的。」
如果留在洛陽,【聽雨樓】被損毀的產業,將由即將組建的中原行省總督衙門負責重建,甚至還有相關補償,絕不讓【聽雨樓】吃虧就是。
歐陽朔已經決定,任命前大漢舊臣主父偃為第一任中原總督,中原行省諸郡縣主官,也儘量啟用漢朝舊臣。
提起主父偃,也是西漢名臣,此人出身貧寒﹐早年學長短縱橫之術,後學《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齊受到儒生的排擠,於是北游燕﹑趙﹑中山等諸侯王國,但都未受到禮遇。
元光元年﹐主父偃抵長安,後直接上書漢武帝劉徹,當天就被召見,與徐樂﹑嚴安同時拜為郎中。不久又遷為謁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遷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並向漢武帝提出了「大一統」的政治主張。
除了主父偃,另一位大漢名臣董仲舒,則被歐陽朔安排進西南大學堂,做了孔子的經學助手,不准其踏入官場。
董仲舒在漢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
漢武帝元光元年,武帝下詔徵求治國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為武帝所採納,使儒學成為華夏社會正統思想,影響長達二千多年。
其學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學體系。
有人更是戲稱,董仲舒乃兩千年封建統治的總設計師。
董仲舒提出的學說,迎合了當時的統治需求,加強了帝王集權,維護帝王正統,在當時並無對錯之說。
只是具體到大夏,董仲舒的這一套學說並不符合歐陽朔的政治願景,自然只能棄之不用,能將他安排到孔子門下,也是出於惜才考量。
送走董仲舒,也有利於打破中原行省過於濃郁的儒學氛圍,歐陽朔可沒忘記,漢武帝一入主洛陽就摒棄百家,獨尊儒術,跟大夏百家爭鳴不合。
歐陽朔此番打破常規,大量任用大漢舊臣,一則中原行省在大漢的經營下,政局穩定,海清河晏,郡縣主官以漢臣為主,不存在無法勝任的問題。
二則還是為了穩定民心,不想引起動亂。
中原大戰才剛剛開始,歐陽朔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中原行省,因此不宜在此時掀起動亂,大肆撤換官吏,搞得人心惶惶。
況且軍中征糧,也需要這些本土官吏的配合。
真要梳理中原官場,大可等到年末考核時,根據吏治署考評結果,再行調整,想必到了那時,一切都已塵埃落定。
如果【聽雨樓】選擇遷往山海城,待遇自然是向【血煞傭兵團】等超級行會看齊,針對洛陽損失,同樣會有額外補償。
聽到可以留在洛陽,劍氣雷音有那麼一絲心動。
洛陽畢竟是【聽雨樓】的大本營,經營數年之久,在此地根深蒂固,又沒有其他競爭者,一家獨大是很容易實現之事。
這麼一想,誘惑實在太大。
好在劍氣雷音不是目光短視之人,她立刻意識到,在定居大夏的諸行會都將總部設在山海城的情況下,【聽雨樓】留在洛陽,必將成為一個另類。
即是另類,自然就無法被這個圈子接納。
更重要的是,劍氣雷音已經打探到,在山海城,大夏針對行會的整編已經進入快車道,兩者正在加速融合,大量冒險玩家被招進軍中任職。
一個新的行會生存模式正在成型,劍氣雷音不想落伍。
「我選山海城。」劍氣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