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人民的心中,終有一日還能重新復國。
王權派和共和派因各自的理念不同和利益紛爭而爭吵不休,最終雙方只能妥協。妥協的條件便是在石橋部署兵力,若是能抵擋住法軍便抵擋,法軍一旦過河便投降。
他們能因此妥協的重要原因,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觀念,即保衛國家的責任在那些被民眾賦稅所供養的正規軍,民眾沒有理由在正規軍抵抗之前先投降,更沒有責任在正規軍死光之前便站到戰場的第一線來抵擋敵人的子彈。
阿納姆市議會中的爭吵是路易所不知的,但是,石橋難以攻取這一點卻是他已知的。
時30分,小亨利統率着阿爾卑斯軍團發動了第一次進攻。
承擔攻擊任務的是阿爾卑斯軍團第一步兵師的第一團第一營。一千人踏着整齊的步伐來到河岸邊,一半的人在河岸邊排列起來向對岸開火,另外一半人則奔向石橋,向石橋的另一端衝鋒。然而,在荷蘭人密集的火槍和火炮的攻擊下,結果可想而知。
首先是在岸邊向對岸射擊的五百人,他們遭受到了來自對岸的火炮打擊,根本難以形成有效的火力進行掩護。接着是衝鋒的那五百人。由於橋面只有五米寬,而且另一端又被荷蘭人佔據,因此,其結果便是衝鋒至橋中央時,前鋒部隊大半倒下,後方部隊則因恐懼和荷蘭人的連續射擊而被迫撤退。
荷蘭人分為好幾撥人,在橋頭駐守的那一撥人放完一槍後便撤走,換另一撥人繼續射擊。幾輪射擊交換下來,最初的那一撥人也有能再來開火。如此循環下來,便保證了子彈源源不斷地射出,令試圖在射擊間距進行充分的法軍傷亡慘重。
第一次攻擊,法軍付出了一百餘人的代價而寸步難進。
9時整,小亨利從後方調來了十二磅火炮。
當火炮從路易身旁被推過時他這場戰爭將要結束了。
荷蘭炮手並不合格,在五六十米的距離下難以瞄準目標,炮彈更多的是被打到河中或擊到岸邊的河灘濺起泥沙,若非因為距離太近,威懾力過強,他們也不可能在法軍第一次衝鋒時起到火力壓制。
歐洲的陸軍中,普魯士人以強硬的意志和紀律著稱,因此,普魯士列兵能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和七年戰爭中取勝。與其相反,天生浪漫的法蘭西人難以有像普魯士軍團那樣的過人意志和紀律,但他們早期勝在諸如刺刀那樣的新裝備發明,後期勝在強大的火炮軍團。法蘭西的火炮無論在射程、命中、射速方面,都遠超過歐洲其他國家,因而才能長保留歐洲第一陸軍的頭銜。
火炮相繼被推到岸邊。
左翼四門,右翼四門。
路易在此時於遙遠的後方拿起望遠鏡望去,只見到荷蘭人已經有所動搖,他們的注意力不再面向前方,而是東張西望,似乎是在等待着身旁指揮官的命令——撤退或繼續留守。
「荷蘭人動搖了」路易以詼諧得意的口吻說出這句話,但話音剛落,「轟」的一聲傳入耳中,隨即,他還沒有反應便被貼身衛隊的隊長、一米九的大個子奧熱羅按在了身下。
塵土飛揚,慘叫聲響起。
半分鐘後,路易在狼狽中被攙扶了起來。他剛一站起,便見到左邊十米處的近衛隊成員亂作一團,其中有五六個人不是倒在地奄奄一息,便是斷了腿成為了殘廢。
「回事?」路易驚忙問了一句,但不用任何人回答,他已經知曉了答案。一定是荷蘭人率先開炮,卻因瞄準誤差而使炮彈飛到了此地。
「轟轟」的炮擊聲繼續作響,其中有荷蘭人的火炮,也有法軍的火炮。
荷蘭人運用實心彈攻擊,法軍使用的是霰彈。在五十米的距離中,霰彈無異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八門火炮一輪齊射,對岸的荷蘭人便開始潰散。
「衝鋒」小亨利高喊一聲,法軍隨即開始了第二次衝鋒。
沒有第二次炮擊,但並非是不需要第二次炮擊,而是不能再度炮擊。
火炮的殺傷力太過強大,第一次衝鋒時不使用便是擔心這強大的威力將石橋摧毀。在第一次炮擊後,荷蘭人已經開始潰敗,為了保護石橋,出兵衝鋒、佔據對岸才是最佳的策略。
法軍很快攻了,鳶尾花旗也
第五百二十七章 奪占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