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都市小說 > 重生在好萊塢 > 第四百一十一章 遮面俠的觀影感受

第四百一十一章 遮面俠的觀影感受

    進入十二月中旬後,《鋼琴家》終於登陸了北美,就像瑞恩說的那樣,電影沒有舉行首映式,只有不到五百家院線的規模,也不值得再花費數百萬美元,舉辦一場聲勢浩大的首映典禮。

    這只是一部受眾面有限的文藝片而已。

    首映日的當晚,瑞恩自己買了兩張票,帶着遮面俠打扮的查理茲?塞隆,趁着夜色的掩護,走進了長灘一家影院的包廂。

    「從院線到排擋都不理想。」坐下後,查理茲卸掉了自己的偽裝。

    他們的包廂在二樓,瑞恩看了看下面,上座率應該超過了一半,其中不少都是年輕人,明顯是衝着自己才來看這部電影的。

    但願他們可以堅持的影片結束。

    這是瑞恩真實的想法,儘管在他的強烈建議下,羅曼?波蘭斯基對電影進行了壓縮,但長度還是超過了兩個小時,這樣長時間沉悶而又冰冷的氣氛,不知道下面的那些年輕人能堅持多久。

    電影之所以會受到人的喜愛,成為當今世界第一流的娛樂方式,它能帶領觀眾體會完全不同的世界肯定是原因之一,而代入感則是其中最為重要的東西。

    瑞恩飾演的斯皮爾曼雖然是男主角,但他更多的是一個旁觀者,影片通過他的所見所聞,描述着華沙猶太區里發生的種種不幸,用令人吃驚的客觀筆觸描述了那段時期的真實情況,這種客觀幾乎到了近乎冷酷和精確的地步。

    冷酷客觀從影片開始到結束,始終貫穿在了其中,這會是影評人最欣賞的風格,這也是最影響觀眾代入的地方。

    不能代入,則會嚴重影響觀影效果。

    查理茲?塞隆不是猶太裔,也對曾經的那段歷史無感,她只會把她關注的目光投注在關心的人身上。

    她想要的看的當然只有瑞恩飾演的鋼琴家斯皮爾曼了。

    1939年,鋼琴家斯皮曼27歲。每天在波蘭電台彈奏,二戰爆發了,德軍的炮彈襲中了電台,工作人員讓他離開,他搖頭,因為還沒有彈完那首蕭邦的鋼琴曲。

    面對種種困難,他決絕地說要死也死在家裏。但在生存的壓力面前,只能低頭。

    他和傾慕的對象在街上偶遇,想要約她,卻無奈於現實,他已經不能進咖啡店、公園,甚至連街邊的座位都不能碰。走路也要進水溝。

    他被迫帶上了大衛星袖章,為了填飽一家人的肚子,為了生計,只能賤賣掉伴隨了他多年的夥伴——鋼琴。

    全家人被趕到幾個高牆圈起來的猶太區,他只能頂着兄弟的譏諷和其他人異樣的眼光,坐在餐館裏,為那些猶太人蛀蟲們彈鋼琴。換回一點點糧食,這與尊嚴無關,只是為了生存。

    他無數次目睹德國人肆意的凌虐、屠殺猶太人,他用彈琴的手搬磚頭,挖土豆,他一次次在冰冷的現實面前低頭,這也是為了生存。

    經歷千辛萬苦的折磨,他逃離集中營。躲進華沙公寓廢墟的斷壁殘垣,如老鼠般晝伏夜出不見天日。

    為了活着,他喝着痰盂里已經渾濁的水,吃一切可以當作食物的東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只是為了頑強的活下去。


    一個猶太鋼琴師,為了生命。只能暫時放棄藝術,從社會核心逐漸到被隔絕被摒棄被殲滅,生命和尊嚴面對殘酷的戰爭時,顯得是那麼的無奈。

    但是他一直沒有放棄過生命。沒有放棄過希望,儘管希望是那麼的艱難,那麼的遙遠。

    有人害過他,也有人幫過他,這裏面既有猶太人,又有波蘭人,還有德國納粹。

    一名投靠了德國人的猶太奸,最後救了他一命,卻不能掩飾他幫凶的身份。

    查理茲忽然想到了因為瑞恩才提起興趣看過的原著,明白了猶太人有好也有壞,波蘭人有好也有壞,德國納粹同樣有好也有壞,人性立場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面對不同的對象時,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現。

    電影在開場時似乎就預言了這樣一個結局——當人類面臨藝術與生命的選擇時,不得不暫時放棄浪漫而選擇實際——沒有生命,從此便再不會有藝術。

    藝術在戰火面前顯得羸弱而無助,如同寒風裏最後一朵戰慄着開放的玫瑰,雖然美麗依舊,但這份奄奄一息的羸弱美麗又能堅持多久呢?她想起了曾經聽到過的一個比喻,戰爭與藝術,就像槍炮與玫瑰——即使在槍林彈雨中,玫瑰也能夠瑟縮着盛開,可是盛開了,又能在炮火的夾縫中苟延殘喘多久呢?

    最終,他重新坐回華沙電台,演奏樂曲,一切往如昨日。

    兩個多小時過去了,查理茲?塞隆雖然是業內人士,但從本質上來說,還是喜歡熱鬧的年輕人,緩慢的節奏和沉悶冰冷的風格,令她覺得這兩個多小時竟然是如此的漫長。

    幸好,影片中還有她喜歡的人,雖然其中消瘦單薄的樣子,看起來很是讓她擔心,但他的犧牲確實換來了精湛的表演。

    在這部電影中,他的表現真的無懈可擊,把一個長期受到死亡威脅,承受恐懼壓力的藝術家刻畫的入木三分。

    特別是有一段,他藏匿於華沙的街區中心,躲在房間裏,他不能發出聲音讓人察覺房裏有人,當他又一次因為飢餓而在房裏尋找食物時,不小心敲破了一疊瓷盤子,盤子發出尖銳刺耳的破碎聲,門口隨即傳來了激烈的拍門聲,他由於恐怖而不斷瑟瑟發抖,眼神里透出驚恐的神色,那種不知所措,那種魂飛破散,讓人從心底里為他擔心,不寒而慄,痛徹心扉。

    查理茲只覺得心被揪了兩個多小時,不斷祈禱,快點結束吧,不管是電影也好,戰爭也好,都快點結束吧。

    儘管不熟悉,但她知道,這部電影帶有濃烈的波蘭斯基的個人風格,這個導演從電影的一開始就這樣折磨着觀眾,一直到最後都沒有溫暖過,冷冰冰的就像是華沙冬日的街頭一般。

    她也明白瑞恩為什麼不肯在這部影片上面加大投入了,這樣的影片如果能取得高票房,那才是奇蹟呢。

    查理茲?塞隆又看了眼下面的觀眾,或許有中途退場的人,絕對不會多,或許是因為電影的題材和風格,觀眾的反響不算多熱烈。

    其實,單就她自己而言,拋棄電影那濃烈的個人風格和沉重的題材,《鋼琴家》確實不如《辛德勒的名單》精彩。

    換句話來說,它太過於沉悶了。

    以查理茲自己從業的經驗來看,這部電影的影響力恐怕遠遠比不上《辛德勒的名單》,誕生的先後順序是一方面,能不能吸引住觀眾才是最重要的一方面。

    沒有觀眾,電影其實什麼都不是。

    或許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她非常贊同瑞恩的這個觀點。

    「親愛的,想什麼呢?」瑞恩拉了拉



  
白色十三號推薦:  最佳影星  好萊塢製作  魔氣沸騰  廢土之拼殺未來  最佳娛樂時代  美利堅名利雙收  拼搏年代  
隨機推薦:  仙道之主  他從末世來  網遊之暴牙野豬王  娛樂宗師  勢利眼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重生在好萊塢"
360搜"重生在好萊塢"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