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差三十年,但他們哪是以兄弟相稱。
朱燮元以為,就算許建強他抄福王府,是為朱燮元大軍籌備糧餉,而這件事的經手人許建強,肯定會分潤一筆好處的,按照規矩,他最少得分一半,想到這麼多的財產,得分掉了一半,朱燮元是十分的心痛的。
但是朱燮元明白,對方背後站的就是皇帝,代表的就是當今的皇上利益,如果他堅持要拿走一半,朱燮元也都攔不了。
誰知道許建強並沒有提出要一半,甚至都不要,最終要了一筆銀兩,也都是用於賞賜給他手下的,讓他的手下有一筆銀子,算是來這一趟的程儀。
許建強依舊還是身穿那一套坐蟒袍,然後兩袖清風,飄然而去。
這讓朱燮元大為感嘆,如果每個太監都像許建強這一般,大明就有救了。
朱燮元開始感激許建強,也都開始知道皇帝為什麼會破格的重用許建強,會放心的讓他做這麼多的事情,而且還讓他做太子太傅,朱燮元他就在想,就應該讓許建強去教太子,讓他學習這一樣的手段。
大明現在是處於國破家亡之時,兵荒馬亂,天下人心惶惶,就連朝廷也都沒有一天好日子過,作為如此艱難的時世,作為大明帝國未來的領導人,他要學的不是詩子經集,而是要學生存之道。
當然許建強這麼快趕回北京,也是因為皇帝一再的派出的特使,持金牌讓他回去。
許建強是崇禎皇帝信任的人,朱燮元也勉強的獲得了崇禎皇帝的信任,雖然他們在夷陵之下大敗,並且退向了南洋。
但是朱燮元的能力,崇禎皇帝是十分了解和明白的,他一時戰敗,並不代表一輩子戰敗,朱燮元是大明少有的,能征善戰,而且忠心耿耿的老將了,這樣的人不用,還能用誰?
國難思良將,崇禎皇帝也都先後的下達了旨意,起召了大量前朝或者是以前被他貶斥的文武官員,希望這些有才能,有聲望的人,重新出山為大明效力。
重新徵召的人員之中,崇禎皇帝最希望起召的,就是前兵部尚書孫承宗,孫承宗曾在天啟朝、還有本朝都出任兵部尚書,先後做了不少的大事,乃名聞天下之帝師。
但是在崇禎四年,孫承宗巡視松山、錦州等,上書朱由檢關內外政事,朱由檢全部採納,又加孫承宗太傅,兼領尚書銜,子孫世襲尚寶司丞,又賞賜蟒服錢幣等。
同年七月,因先前高第盡撤寧錦防線,右屯、大凌河等城被毀,孫承宗派人對其進行重新修築,但不久之後建奴卻突然來圍攻。孫承宗趕赴錦州,派遣吳襄、宋偉前往救援,而遼東巡撫邱禾嘉多次改變出師的日期,導致吳襄、宋偉在長山被清軍大敗。
十月,祖大壽投降,大凌河剛被修好就被損毀。朝中大臣於是責怪孫承宗修復舊城導致失敗,喪師辱國。孫承宗於是以病請辭,而後孫承宗在高陽城回鄉居住。
按道理說像孫承宗這樣的老臣,已經兩次的執掌大權,也都兩次的貶斥,是不會再做任命或者是徵召了,但是現在的大明,實在是沒有辦法,實在是到了窮途末路,山窮水盡之時,所以皇帝才會親自的寫了一封信給孫承宗,言辭懇切,要求他重新出山。
孫承宗可是天啟帝師,一代名臣,在朝野的威望極高,如果能讓這一位老臣出山,也都可以大大增強朝廷方面的實力,現在的大明可是十分的要命,這就是要兵無兵,要良將無良將,所以崇禎皇帝才會想盡了一切的辦法增強他的實力。
也是因為崇禎皇帝察覺到了危機,所以在他身邊第一親信大將許建強辦成了洛陽的大事以後,馬上就把他召回來,讓他在身邊出謀劃策。
許建強此人,雖然沒有什麼文才,也不是進士出身,但是其能力卻是相當的出眾,眼光也都非常的好,在擔任官員以後,可是辦了不少的大事,為皇帝解決了不少的問題。
其實這樣的大臣,才是崇禎皇帝想要,他甚至在想,如果他身邊多幾個像許建強、王承恩這樣的人,大明絕對不會像今天這般的窮途末路,風雨飄搖。
國難思良將,正是因為如此,崇禎皇帝覺得自己身邊無人可用,非常的孤獨之時,才連夜的將許建強召回在身邊,一是讓他發揮更大的作用,繼續讓他教導自己的幾個皇子。
第830章死中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