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絹畫是什麼?難道畫不都是畫在紙上的嗎?」
溫蒂好奇地問道。
「絹,是一種薄的絲織物,它既是古人華麗服飾的主要材質,也是古時書畫作品的重要載體。而在絹上作畫,便是絹畫。」
張天元解釋道。
其實由於各個時代書畫家所使用的絹不同,掌握各時代絹的工藝特徵以及書畫家用絹的習慣,對於鑑定書畫作品的時代與真偽有很大幫助。
在我國,用絹作畫已有數千年歷史。
據記載,我國最早的絹畫是周穆王時的《八駿圖》,這是見於記載的第一幅絹畫。
新中國建立後,考古發掘也多次出現絹畫。
如在沙城出土的戰國墓中發現的帛畫。
同樣,在1972年沙城市郊「馬王堆」西漢一號墓中也發掘出來一幅覆蓋在內棺上的帛畫。
東晉顧愷之的名畫《女史箴圖》也是在絹上作畫。
不難看出,伴隨着中國絲織業的產生與發展,中國絹畫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
「原來絹畫是你們中國的傳統藝術啊,真是漂亮,可是這樣的畫,鑑定真假的方法跟紙質的一樣嗎?」
溫蒂作為一個古董行里的小學生,態度顯然要比歐陽曉丹好得多,最起碼不懂的時候,她是會問的。
張天元對這個,也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
判斷絹畫的真假,同其他載體的字畫一致,最主要的憑證是署款、印章、印色。
不同的是,絹畫以絹為載體,絹的年代遠近、生熟、粗細成為鑑定真偽以及時代的重要佐證之一。
如何判斷絹的年代遠近,有些人想當然的認為絹的顏色是一個重要指標。
按一般人的想法,年代越遠就越黑,有一定道理,但不盡然,因為保存的如何才是關鍵。
清代末期的絹畫,到現在年代並不遠,可是有的已經很黑很破爛。
它的絹色雖黑,其黑色卻顯着浮,並沒有深入到絹素的肌里,不難識別。
唐代閻立本的《步輦圖》,幾乎是深麥黃色。
宋代趙佶的《聽琴圖》,如新絹,只是絹表面上的浮光失掉了。
可見,絹的年代遠近,並不決定於絹色深淺,而是決定於絹絲收藏的如何,絹色是否深入絹素的肌理和絹絲的韌性。
第三五八七章 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