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會超過50%,隨着公司發展,這個比例會逐步降低。」
「另外的部分會按照職位和貢獻分給員工。」
「其實我想要的是10%,甚至可能更低,不過那需要有公司整體利潤足夠大,我至少要把投入的成本收回來才行。」
羅晨雨明顯愣住,萬萬沒想到他會給出這麼個承諾。
房長安笑了笑,「第二,如果順利,大概在三年左右,公司會開始進行晶片研發……我有多大的野心,師兄應該可以從中感受到一二。」
羅晨雨盯着他看,好半晌,才意味複雜地笑了一下,明顯能感覺到他內心中的震動和失態,「你想打造一個華為?」
華為這家公司為大眾熟知是因為手機產品,尤其是中美貿易戰之後,因為被制裁併且站着不肯跪,而且抗住了,更是成為類似於「民族英雄」的招牌與象徵。
然而實際上,在進入手機領域之前,華為在業內早已經是鼎鼎有名。
1987年,基建工程兵出身的任正非退伍轉業不順,43歲的年齡下海創業,在深圳成立了華為公司,業務是代理某港商的程序交換機。
1989年,華為開始研發交換機;
1990年,華為開始自主研發麵向小企業和酒店的pbx(公司內部電話業務網絡)技術並進行商用。
這是華為從代理走向研發開始,一艘剛剛下水的小破船,開始了它劈風斬浪、一路成長的道路。
這個時候,沒有任何人,包括任正非在內,能想像得到,三十年後,它會成為一艘世界矚目的巨輪!
它所面臨的風浪,甚至已經不再是公司之間的市場競爭,而變成了當世兩大最強國之間興衰博弈的焦點!
走向研發道路的華為並非一帆風順,甚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面,它的目標都是生存下去。
2000年,華為發展順利,年銷售額突破220億,盈利29億人民幣,但因為股權和管理等內部問題,內部危機爆發,大量人員出走,其中不乏高層,《華為的冬天》這篇文章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發出來的。
2003年,剛剛從崩潰邊緣走回來的華為被美國思科公司起訴,雖然華為最終解決了這件事情,思科選擇撤訴,但據後世網絡傳聞,這件事情給當時正處於「寒冬」的華為很大打擊,連番打擊之下的任正非產生了賣掉華為的想法。
隨後華為與一家美國公司(據傳為摩托羅拉)達成了收購協議,後者以75億美金收購華為,雙方談的很順利,當年底,雙方在海南簽訂了合同,所有華為員工做好了「放鬆一陣」「過好日子」的想法,因為都有股份,都可以分一筆錢。
「不幸的」是,04年1月,收購方董事會認命了新的ceo,這位新上任的ceo認為這個收購不值得,否決了收購提案,寒冬臘月的,給正等待消息的華為澆了一盆冷水。
幾個月後,任正非給何庭波下令,後世網絡傳聞是:給你兩萬人,每年4億美金的研發經費,把晶片做出來!
華為由此走上晶片自研道路。
2009年,海思發佈了第一款手機晶片k3v1,怎麼說呢……華為這個時候是做手機的,給運營商做貼牌手機,海思把這款晶片推給華為的手機部門,被「丑拒」。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也就是2009年10月,華為已經發佈了首款支持td-lte的基帶晶片巴龍700,十年之後首款支持5g的基帶晶片巴龍5000就是它的後續。
這款巴龍700將會在今年的世博會上亮相,並引起一定的注意。
如今的海思並不起眼,但華為已經是年收入近兩千億人民幣的通信巨頭,國內企業五百強前五十、移動寬帶產品市場份額全球第一、無線接入市場份額全球第二、lte專利數量佔全球10%……
還有它跟加班一樣出名的高工資!
這年頭普通民眾知道的華為不多,但搞技術的很多都知道,羅晨雨是聽過的,甚至一度考慮過要不給跳槽過去。
華為的全員持股模式有其獨特的發展歷程在裏面,其他公司很難複製,因為沒有老闆願意把自己的錢分出去——除非能換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