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拿出聖旨道:「奉聖上旨意,把你押去宣府嚴審!你臨陣脫逃、暗受外虜賄賂,別以為朝廷不知道!」
張鳳翔聽後直接暈了過去。
然後,張鳳翔就被押去了宣府,並被朱由校宣佈處以通敵之罪,抄家滅族。
一場因為林丹汗要入關寇掠大明的事產生的禍害就此被全部處決。
但這不代表大明和韃靼之間的矛盾就因此徹底解決。
朱由校沒打算就此放過林丹汗。
因為大明的擴張步伐並沒有因此停止。
不過,讓朱由校沒想到的是,就在他準備以此為藉口對韃靼發動更主動的攻擊時,他卻收到了一份來自陝西的奏報。
這份奏報的作者是馬懋才。
「臣鄉延安府,去年全年無雨,草木枯焦,民爭采山間蓬草為食。蓬草盡,則剝樹皮而食。樹皮盡,則掘山中石塊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輒飽,不數日則腹脹下墜而死。饑民相聚為「盜」,與其坐等飢死,不如為「盜」而死。又燒人骨為薪,煮人肉以為食者,而食人之人,不數日即面目赤腫,燥熱而死。於是,死枕藉,臭氣薰天,安塞縣城外掘數坑,每坑可容數百人,不及掩埋者,又不知還有多少?小縣如此,大縣可知,一處如此,他處可知。百姓又安得不相牽而為「盜」。而慶陽、延安以北,饑荒更甚。」
朱由校此時便認真看着這上面的內容。
他沒想到歷史上在這個時間段所發生的陝西大旱災所產生的饑荒慘狀到底還是發生了。
本來朱由校對此是有所準備的,
他知道在歷史上的這段時間,自然氣候對陝西非常不友好,持續的寒潮,持續的旱災,讓這裏成了明末大規模農民起義的發源地。
所以,為避免這種情況,他提前派了歷史上這個時期積極向崇禎報道陝西災情的文官馬懋才以陝西巡撫身份入陝監視災情,且允諾暫停對陝西的田賦增收。
不過,現在朱由校不得不承認,在這種天災面前,他即便有所準備,也是不夠的,還得動用更多的國力才能避免這種天災對這裏的人和整個大明的社稷造成很大的影響。
朱由校知道歷史上的崇禎時期是個災難頻發的時間。
崇禎元年:陝西大旱災開始,也就是現在馬懋才所奏之事,且持續五年。
崇禎二年:長達十年的寒潮出現,氣溫驟降,饑荒加重。
崇禎五年:西北、江南發生大饑荒,黃河決口,導致南北往來幾欲斷絕,商賈不通,道路阻塞。
崇禎六年:山西發生大規模疫災。
崇禎七年:寧夏發生大規模鼠患。
崇禎八年:大規模蝗災發生,山海關出現大規模天花肆掠。
崇禎九年:山西、蒙古南部發生瘟疫。
崇禎十年:連續七年的大旱災開始出現。
崇禎十二年:山東和長江流域爆發大規模天花。
崇禎十三年:山東發生大旱災,陝西出現大規模瘟疫。
崇禎十四年:江南出現大規模饑荒,山東出現大規模瘟疫。
崇禎十六年:大規模鼠疫出現在北方。
幾乎是年年都有大災。測試廣告2
第四百三十八章 緝拿貪官陝西大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