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姚分析了一下中原諸子和西方教的差異,就是諸子都致力於解決實際的問題,而西方教則想要解決為什麼活的問題,還要回答生活中的萬般苦難。
諸子不會考慮苦難的問題,畢竟苦難從來都是和人族相伴的,這種東西為什麼要考慮?只要能安安穩穩地種田過日子,受點苦不是正常的麼?
所以《易傳》早就說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與其思考為什麼苦難,不如接受它之後自強不息。
對於能改變的,比如戰爭、洪水、瘟疫,中原諸子對它們都是紅果果的蔑視,因為這些會影響農耕的因素都要通過自己的雙手去改變。
對於不能改變的,比如七情六慾,比如痛苦悲傷,比如神鬼幽靈,諸子都選擇避而不談,勸人向善。談了也是為了讓人好好種田,並不是真的試圖解釋清楚。
不過如果有人來解釋的話,中原之人也不會拒絕,甚至會非常樂意接受它。佛教教人脫離苦海,就成為了很多人的避風港。
「脫實入虛,這是脫實入虛。」芸姚知道西方教來了之後,中原就進入了脫實入虛的環節。
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到脫離苦海其實就是一種逃避,是一種全民的逃避。
脫實入虛就好像是一個黑洞,很容易就拖垮一個民族。因為在心裏完成自我安慰很簡單,而在現實里自強不息卻很難。
社會是不公平的,努力不見得能得到回報,這會打擊大家的信心。當現實的自強不息變為一種奢望的時候,去心靈中尋找安慰就簡單多了,心靈世界裏誰都可以成為阿。
脫實入虛容易,脫虛入實就難了。
好在諸子百家留下了很多的操作經驗,脫實入虛之後如果要回頭還來得急。如果沒有諸子百家的經驗,脫實入虛之後再想從泥潭裏爬出來可就難上加難了,因為沒有任何的經驗可以參考,根本不知道怎麼做才能脫虛入實。
諸子百家留下的經驗正是面對西方教大興最好的武器,就好像是一根繩索,不管華夏脫實入虛到什麼程度,只要還想回頭總歸是能拉着繩索爬上來的。
於是芸姚意識到要對付西方教,還是要利用現有的思想。
《渡娘之後封神時代》無錯章節將持續在更新,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
,報送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
第四百四十三章難辦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