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的吧?
棉花取代產量較低的綿絲,取代並不怎麼保暖的蘆葦毛和膻味較大的羊毛,百姓也必然會大量栽種,可事實上卻未發生這種事情,這讓他很是疑惑不解,直到聽了這番話語後,才明白是個怎麼回事,不由苦笑連連。
「娘親,去歲收貨的棉花還在不在?都給孩兒送過來,這麼好的東西不用也太浪費了。」
蔡鞗一邊說着,一邊拿過一張空白紙張,隨便畫了個大弓,又畫了個錘子,說道:「錘子是木錘,弓是一丈大弓,也不用太好,能用就成。」
將紙張擺在蘇眉面前,小手還筆畫着一番。
「用木錘敲擊弓弦,弓弦的震動會把棉疙瘩彈散開來……」
說到此處,小手又是一拍腦袋,忙又隨手畫了張跟個手絞擀麵機似的圖。
「棉疙瘩裏面有種子,先將棉疙瘩用這東西趕趕,將裏面的種子趕了出來,然後在彈,將棉疙瘩彈的筆柳絮還蓬鬆柔軟,就可以做被子、棉衣,可暖和了。」
「蓬鬆的棉花可以紡線……」
說着還比劃搖車紡線,看的蘇眉一陣好笑,卻也不開口阻止,在大宋朝,幾乎就沒哪個女人不知該如何紡線、紡紗的,否則也不會有絲綢的出現了。
蔡鞗比劃的是老式紡線機,不是使用的飛梭,而是與飛梭差不多的紡棰,又比劃着兩腿亂蹬,跟蹬自行車似的腳踏紡線車,他卻不知,這個時代不僅有手搖、腳踏,甚至還有水力、畜力紡線、紡紗車……
蘇眉好像很喜歡兒子意氣風發樣子,只是微笑不語,充當一個合格聽眾……
「棉花紡織出來了棉布,絲織品才能成為真正的奢侈品,朝廷就會徵收棉布替代帛錦,一百二十萬軍卒的衣物轉而使用棉布,無形中就會節省了一大筆錢財。」
「大宋朝田地近半在了大族手裏,朝廷以帛錦為身丁稅,無數百姓為了繳納稅賦,不得不購買價格較高的帛錦,但棉花不同,棉花高產,不用每日採摘桑葉養蠶,節省了很多人力,不僅可以讓百姓有更多時間做工賺錢,還能節省不少銀錢,只是……孩兒擔心,擔心朝廷在現有賦稅下,再次增加賦稅,由『一丈綿、一兩帛』變成了『一匹布、十斤棉』,如此反而並未減輕了百姓負擔。」
第130章 棉布替代帛錦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