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殿開始,頭一次直視着天子的目光。
在這道目光當中,他看到了冷酷和堅定。
而這,恰恰是他最擔心的事情……
沉吟片刻,于謙深深叩首,然後抬頭,終於是首次開口,為自己解釋,道。
「陛下,臣非不忠,更非有意辜負陛下,只是,如今朝局安穩,天家承平,朝中雖有別有用心之輩,但是終不過是跳樑小丑,陛下運籌帷幄,聖明英斷,區區宵小之輩,難成氣候。」
「如今整個朝堂,皆以陛下馬首是瞻,詔諭所下,無不遵從,朝野上下皆稱陛下有明君氣象,太上皇安居南宮,不問朝政,頤養天年,當此之時,陛下再掀舊案,難免令天家失和,內外猜忌,朝野上下議論紛紛,有損陛下聖德,此非臣所願見也。」
「臣知欺瞞陛下乃是大罪,但請陛下體恤臣忠義之心,臣斷無辜負陛下之意。」
這番話,于謙說的同樣堅定,顯然,這才是他內心的想法。
不過,聽完之後,朱祁鈺卻是不由苦笑連連,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事實上,從拿到起居注的時候,朱祁鈺就隱有所覺,于謙之所以不想追究刺殺一案,並不單單是因為牽扯到關西七衛,更重要的是,這件案子還牽涉到了南宮。
哪怕是到如今為止,和太上皇相關的一切,仍舊是一個十分敏感的話題,于謙剛剛的這番話,雖然依舊沒有說的太明白,但也算是首次,他表露出自己對如今天家關係的看法。
只不過,這個看法,卻叫朱祁鈺不知該覺得高興,還是覺得難受。
高興是因為,在于謙的口中,充滿了對於他這個天子的信心。
應該說,過了這麼久,英國公府那一幫人,暗中支持太上皇的事情,在朝中已經不算是什麼太大的秘密。
像是于謙這樣的七卿大臣,對於這種事情,早已經是心知肚明。
但是,至少就于謙來說,他並不在意!
至於原因,就像剛剛所說的一樣,在于謙心中,經歷了瓦剌之戰,如今天子的聲望,地位早已經穩固,再加上這一年多以來,天子在朝事上的嫻熟如意,讓于謙有意無意的呃,覺得再大的問題,在天子面前都不是問題。
在于謙看來,這些人就算是背靠太上皇,也不過就是跳樑小丑而已,只要天子想要拿捏他們,隨時都有法子。
只不過,天子顧及着對朝局的影響,一直沒有對他們動手而已。
換句話說,在于謙的心中,如今天子手握大權,完全有能力應付所有可能出現的意外狀況,所以,沒有必要再徒增風浪。
任禮可以查,也可以死,這都沒關係。
甚至於,就算這次廷議上,任禮不被丟進詔獄裏,在此後清查軍屯的時候,于謙也不會輕易放過他。
畢竟,于謙只是顧全大局,又不是無欲無求的聖人,在宣府險些被刺殺的人是他自己,于謙心中不可能沒有怒意。
但是,任禮就算是死,也不能是因為謀刺朝廷重臣。
因為這件案子一旦查下去,追根究底,必然會查到太上皇的身上。
新皇查舊案,本身就很容易遭受非議,何況,如今太上皇還安穩的呆在南宮,如果真的把這件舊案翻出來,朝野上下,只怕不會相信,天子是出於公理道義要主持公道。
他們只會覺得,天子如今大權在握,便想要變着法的給太上皇難堪。
太上皇犯了再大的錯,他也是天子的長兄,這般作為,必會讓朝野上下對天子的觀感變差。
和天子接觸了這麼久,于謙心裏十分清楚,雖然如今天家看似和睦,天子對於太上皇,也以禮相待,但是實際上在天子的心裏,是瞧不上太上皇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如今天子和太上皇之間的關係雖然不咸不淡,但是總歸算是相安無事。
可是,一旦這件案子被翻出來,那麼,太上皇自己也勢必會覺得,天子是在刻意針對他。
到時候,天家的關係惡劣,這一對尊貴的兄弟真的鬥起來,就算天子大權在握,穩操勝券,可到底最後,也會是兩敗俱傷的局面。
如此種種,才是于謙猶豫不決的原
第六百五十四章:這就哄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