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心都為之一震。
這般功績,侯爵尊榮,的確名副其實。
沒有管其他人的反應,于謙繼續道。
「大同總兵官郭登,雖無楊洪多年鎮守之功,但土木之役前,郭登鎮守大同,立敵也先大軍七萬,死戰不退,最終撐得王師到達,此為一。」
「其後,我沿邊關隘數處被賊虜所劫,關內各處堅壁清野,轉運後勤艱難,時大同城內兵員不足數千,城牆破敗不堪,幾成孤城。」
「郭登修城池,繕軍械,將城中官軍化整為零,依照朝廷之命夜襲蒙古部族,延緩也先大軍步伐,此為二。」
「也先大舉侵襲後,郭登及時通報消息,待朝廷援軍到達之後,率軍突襲伯都王大軍,致其倉皇而逃,方為我大軍奪取陽和創造有利戰機,此為三。」
「數功並敘,故此,兵部議,擬賜封為定襄侯。」
于謙說完,原本漸漸安靜下來的朝堂,又開始議論紛紛,有幾個大臣微微皺眉,顯然是有些不滿。
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年輕御史躍躍欲試。
朱祁鈺將他們的表現都收入眼中,心中不由得嘆了口氣。
和楊洪比起來,郭登的功績的確有所不足。
楊洪的名聲威望,是靠他在宣府多年,大大小小的戰役積累下來的。
本來,再過兩年,他年齡再大些,朝廷就該給一個爵位,如今只是提前了而已。
何況楊洪在此戰當中的功勞,雖然不說是決定性的,但是也是具有關鍵作用的。
所以他的侯爵尊榮,沒有太多的人會反對。
但是郭登就不一樣了,他雖然也是戰功累累,但是資歷和楊洪比稍顯不足。
而且他之前都在西南領軍,被調到邊境鎮守,也不過數年,此戰當中,雖有功績,卻不如楊洪一樣關鍵。
同授侯爵,他所受到的非議,必然要更大一些。
果不其然,于謙話音剛落不久,就有大臣出列道。
「皇上,臣以為不妥,於尚書所說,郭登鎮守宣府,力敵也先七萬大軍,待王師到達之功,本為其分內之事。」
「修城池,繕軍械,派軍夜襲蒙古部族,是稟命而行,並非郭登相機善斷,為戰局所做之決策,其居中指揮,亦不曾親自上陣夜襲蒙古部族,故此二者,雖有功勞,卻不足授爵。」
「此戰當中,奪回陽和口者,乃副總兵范廣。」
「郭登與伯都王之戰,實為側翼牽制,雖斬獲頗豐,於戰局已有大用,然終非關鍵之戰,即便是朝廷恩厚,數功並敘,伯爵已是勉強,如何能授侯爵尊榮?」
「故,臣以為兵部對郭登之功封賞過甚,請陛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