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將領的親睞。
有人開了頭,剩下的也相繼進言,央求李承志儘快出兵。或是與李崇決一死戰,或是派奇兵輕車簡騎,追殺少帝。
因為人人都知道,皇甫一戰而定,不但攻佔了京城,更是攻破了皇宮。如今比這還大的功勞,也就是生擒或斬殺少帝了。
所以個個磨拳擦掌,躍躍欲試,其中就包括李亮和李彰,甚至是達奚……
但李承志卻不為所動。
他轉頭看了看李韶和崔休,但這二人卻似老僧入定,眼觀鼻,鼻觀心。
自從被李豐生擒(崔休為離石鎮將),這數月來崔休一直是寧死不屈,定折不彎。但當他知道洛陽失守後,態度急轉直下。
倒不是怕死,而是隨捷報而來的還有崔光的親筆書信自長子崔長儒之下,他九個兒子全部降了崔光這位族叔。
一世清名已被幾個逆子毀了個乾乾淨淨,他這塊遮羞布又能為清河崔氏遮住幾分醜態?
所以他很是乾脆,雖只降了也就一日一夜的功夫,但句句出自肺腑。
他和李韶均稱元魏敗的這麼快,固然有李承志天縱其才,能征擅戰的因素在內,也絕離不開高英和元懌昏聵無能,倒行逆施,繼而使天下民心大失。
但歸根結底,禍亂的根源還在於孝文強行漢化,宣武又過於急功近利,對鮮卑及諸胡過於苛刻的緣故。
不然不會有於忠、元麗之亂,更不會有高肇振臂一呼,六鎮響應者無數的局面。
反而言之,孝文、宣武二帝待漢臣不薄,心懷感恩,誓死報國者絕不在少數。
其中定然有李崇,楊大眼。
更何況,楊大眼的三個兒子還在京城亂戰時死了個乾淨。
困獸猶鬥,所以李韶和崔休都勸李承志,既然勝利在望,實無必要急功近利。穩打穩紮,步步為營才是上策。
李承志也覺的是這個道理貪多嚼不爛。
當務之急,還是儘快將吃到嘴裏的咽下去才是正理……
p:推薦一下新書,直接點作家頭像就能找到,各位要是有多餘的票,務必投上幾張,謝謝了!
《漢逆》穿越到三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中平二年,黃巾方定,曹操功遷濟南相。一上任就大刀闊斧,整肅吏治,使「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孫堅功升別部司馬,同樣乾的風生水起。
劉備亦因參與平亂而嶄露頭角,在涿郡小有名聲。
耿成卻窩在雁門關外,與胡人在大青山中打游擊。
天下將亂,英雄輩出,耿成不求聞達於諸候,只望能苟全性命於亂世。誰敢攔他,耶穌來了也照殺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