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怎麼自矜,都不敢聲稱門第能比擬弘農楊氏,以及敢聲稱家族實力與昔日汝南袁氏的門生故吏媲美。
是故,屯田詔令甫一頒發至揚州,魏國朝野皆知曹叡再續魏武之政的心意已不可改。
雖說,曹叡一再聲稱,屯田僅是推行淮南、荊豫州與關中三處前線。
然有些事情乃是牽一髮動全身的。
先是絲路貿易的利益,今又是依魏武法繩屯田,日後是否便是變改鹽鐵之政、九品官人制了?
是否就演變成為,昔日魏武曹操遏制世家豪強之舉?
原本,曹丕受禪於獻帝、尊天子號時,為了得到世家豪強的鼎立支持,放下了不少權柄作為交換,讓世家欣然鼓舞的鼓譟着「漢祚已絕、曹魏當興」,彼此共助共利!
今曹魏稱王稱帝後,便想再度收回權力?
甚至不惜舉起屠刀?
豈有此理!
許多利益被損害,抑或者即將受損的豪強大戶,皆心中憤忿不已。
不過,他們只能在暗中嘀咕一二。
因為許多魏武時期的忠直老臣或後代子侄,皆熱淚滿眶的感慨:「今天子有魏武之風矣!」
他們才是執掌各郡縣兵權的人。
只要他們鼎立擁護,那些豪強大戶便不敢隨意詬病。
自然,有所得必有所失。
位於廟堂之上的袞袞諸公,多為關東世家出身。
根基在中原腹部及大河之北的他們,對再度督厲矯正屯田之政贊罷,便私下縱容後輩子侄議論涼州之事。
美其名曰:位卑不忘國,當群策共議為國分憂也。
就是話題引導得有些偏。
他們以隴右被逆蜀所據,涼州幾與飛地無異,而今魏國當與民休息為由,議論「守涼州」還是「棄涼州」對魏國更有利。
其實,此也很好理解。
早在大漢靈帝時期,涼州紛擾愈演愈烈令朝廷庫府空虛,關東豪族出身、時任司徒的崔烈便有過放棄涼州的廷議。後被邊陲北地郡出身傅燮,厲言駁斥「斬司徒,天下乃安」,廟堂上方無有棄涼州之言。
今關東豪族子侄再議之,也不足為奇。
畢竟,無有絲路利益後,涼州與他們而言,不過是頻頻加重賦稅及徵調物資的無底洞。
放棄了以後,尚且有關中三輔作為關東屏障!
安能他們休戚相關?
如此言辭被魏天子曹叡得知後,當即怒不可遏,差點沒效仿大漢桓帝、靈帝掀起一次「黨錮」。只不過後來侍中、黃門侍郎等近臣諫言,心意解而罷之。
其一,乃是無有必要。
昔日桓靈二帝時的黨人,皆是譽滿天下的直士。
如今此些世家子侄名望不足,且私心太重,尚不足以讓朝廷去大動干戈。
另一,則是九品官人制推行有些年頭了。
如今魏國的風氣,有志於仕途的士人,沽名釣譽者比比皆是。
貿然掀起「黨錮」,恐會引發時局動盪。
自然,曹叡亦不會視而不見、縱容姑息。
乃殺雞儆猴。
以夏侯玄、諸葛誕與鄧颺等人沽名釣譽,尚浮華不修德行為由,皆罷免之。
夏侯玄者,乃故征南大將軍夏侯尚之子、今大將軍曹真外甥也!
與曹魏宗室休戚與共的元勛之後,尚且被罷黜歸家,可見曹叡對此事的羞惱程度。如若關東世家子侄再妄議,讓曹叡再度動怒,恐下次便是甲兵破門而入矣!
是故,涼州棄與守之論,一時間煙消雲散。
猶如不曾發生過一般。
只是有些時候,長在人心上種子,一旦開始生根萌芽,哪怕是貴為天子的曹叡也無法遏制其茁壯建長。
關東豪門世家雖不再言語,心中卻是愈發堅定了放棄涼州之念。
且是將此心念蟄伏着,等待着適合的時機。
對此,曹叡自是不知的。
抑或者說,既使知道了,他亦然無有多少忌諱。
因為他看到了奪回隴右的希望,以
第156章 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