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非常大的市場佔有率。
自家充電樁的發達也會反饋給自家的電動車,加上終端銷售渠道都是自建,一條閉環由此形成,除了一部分核心零部件如電池或者部分晶片沒辦法自己生產,其他方面來說,光束基本上沒有弱點了。
這種全方位的佈局,哪怕是大眾、奔馳、寶馬、豐田這種燃油車巨頭也做不到,這些巨頭們,還在扭扭捏捏的搞混動車型,但實際上除了品牌,技術方面還比不上比亞迪。
雷布斯問道:「周總覺得,小米造車的話,就真的一點做大的機會都沒有嗎?」
「你說的做大,是多大?」周宇傑問道。
雷布斯想了想說道:「前二十!」
汽車行業,市場總額太大,每年都是萬億美元以上,而前十佔領了一半以上,剩下的被各種瓜分,但能夠分一杯羹的,至少也是年入幾十億美元起步。
雷布斯雖然野心大,但還不至於立刻就想謀劃前十的地位了。
「也不是不可能,電動車領域,我們這些新入行者想在技術上趕超傳統燃油車,其實也很難,主要就是打個先機,巨頭轉型都是很困難的,如果日德美這些傳統燃油車巨頭都反應的非常慢,那麼其他品牌只要早日進入這個市場,都會有很大的機會。」周宇傑鄭重的說道。
諾基亞為什麼會被市場淘汰?是諾基亞的高層不知道智能手機會淘汰功能機嗎?
不,他們都知道,但就是沒辦法轉型,因為大企業內耗太嚴重了,轉型會動了太多蛋糕。
現在的汽車巨頭也是如此,如大眾的ceo赫伯特、迪斯,他早就看出特斯拉的威脅以及電動車未來的市場,他也想推動整個大眾向電動車行業轉型。
但他推得動嗎?
答案是推不動!
因為電動車的結構比燃油車簡單,全部轉型就意味着不需要那麼多的員工,那就會涉及到大規模裁員,這種情況下,從員工到中高層,誰都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被裁,自然全力反對這個計劃,他們可不管大眾會不會在十年後變成汽車行業的諾基亞,即使是真的,反正十年後自己還能獲得一大筆賠償。
更不要說那些依耐變速箱、發動機而存在的工作人員以及供應商配套行業了。
於是,大眾只能慢慢的推出id系列,市場份額小的可憐,之所以能夠搶到一點點市場,還是因為特斯拉這類的企業,產能不足,而大眾在產能方面,優勢要大的多的多。
大眾如此,寶馬奔馳也是一樣,日本美國自然不用說了,大差不差,甚至更嚴重。
只有本身汽車產業就不發達的中國,反而容易轉型,特別是比亞迪這類公司,很早以前就押注新能源汽車領域,現如今更是如魚得水。
其他的小品牌,最後能發展的怎麼樣,就要看燃油車巨頭們什麼時候能夠真的徹底轉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