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圖。」
聽着李詩情說的話,陳長青的表情先是愣住,隨後一臉古怪的看着李詩情。
上下打量了一番後,也不知道想到了什麼,表情愈發的嫌棄:
「另有所圖?就你?別開玩笑了。」
李詩情也不生氣,或者說她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嬉皮笑臉的湊了過來:
「嘿嘿,我也是這麼想的,畢竟陳叔你長得這麼帥,有錢,實力還特別強,在我認識的所有人裏面,沒有人比你更厲害的了。
就算真有什麼想法,也不會對我這樣一個普通的小丫頭片子感興趣。」
李詩情一開始找吳老師,是打算問對方自己應不應該休學。
雖然陳叔說的不是很好聽,但必須要承認一點。
就是隨着時代發展,科技進步,文學類的東西越來越小眾,特別是現在電子書的市場已經趨於穩定,傳統的實體作家,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情況。
要麼一戰成名,要麼泯然於眾。
而站在一個未來即將從事這個行業的萌新,李詩情對文學類創作抱以悲觀的態度。
一個正常,健康的行業,應該均衡發展。
要有中低端的從業人員,也要有中高端的中流砥柱,最後才是最頂尖萬分之一的金字塔尖。
而現在只有低端和頂端,很多人已經離開這個行業,前往其他類似的,需要動腦子的行業。
或許再過幾十年,等上一代老作家都走了,文學創作這個行業將會徹底消失!
一開始李詩情的打算是拯救文學類創作,年輕人總是狂妄自大,認為自己就是救世主,甚至可以擊敗時代的浪潮。
但有句話叫做聽人勸,吃飽飯。
陳長青的一些話,改變了李詩情的一些想法。
有些東西在改變,但有些東西從未改變,千百年來人類追求的不就是這麼些東西嗎?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盛。
表達的內核從未改變,改變的只是形勢。
所以在這條道路上,不應該狹隘的縮在一個角落。
真正的勇者應該向更最高發起挑戰,而在所有藝術的行業裏面,還有什麼比導演這個職業更優秀,更全面,也更強大的職業?
在這個時代,導演就是所有藝術創作里的集大成之作!
因為相較於小說,電影還賦予了聽覺和視覺的刺激,這是小說無法具備的優勢。
所以李詩情想要休學,或者說她要開始一段新的征程,但她不確定自己是直接轉專業,還是先一個人嘗試。
這便是一開始李詩情糾結的地方,也是她打算問吳老師的問題。
但問題是,吳老師顯然誤解自己的意思了。
她下意識認為自己和學姐一樣,找了一個四五十歲的已婚男性做朋友。
只是誤解歸誤解,吳老師的話還是提醒了李詩情,或者說讓她注意到一個問題,就是陳叔為什麼對自己這麼好?
因為之前四哥說自己天賦很好,再加上陳叔也表示要親自教導自己,李詩情下意識認為這種情況很正常。
但這正常嗎?
用膝蓋想也知道這不正常!
二十一世紀最珍貴的不是人才,而是能實現人才價值的平台。
李詩情相信自己的天賦,畢竟天賦如果很差,四哥也不會找到自己,更不會將自己介紹給陳叔,但她不認為僅憑天賦,就能讓陳叔對自己這麼好。
或者說,她認為自己得到的太多。
陳叔給予自己的一些東西,在李詩情看來已經成為了心理負擔。
讓她有種自己不配的愧疚感,而這種愧疚感讓李詩情很慌,迫切的希望得到一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