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來了不相干的人,想拿什麼就拿什麼,還能是一件對的事了?
要是不處理野人,信不信村莊時不時地丟東西,甚至農作物被偷偷收割,乃至於會有屬民失蹤?
在這個年代,野人不但無法為社會起到任何促進作用,還危害了社會的運轉。
他們平時可沒少干攔路搶劫殺人的事!
派人摸清楚了野人的聚集分佈。
安排好了領地的建設流程,以及保安工作。
呂武帶着五百武士和一千兩百屬民進山了。
過程並不複雜。
從外圍形成包圍圈,再快速或緩速地合圍上去。
等待野人察覺到有大軍圍剿,他們能做的就是逃跑或反抗。
野人一般會選擇逃跑,再撞上呂武安排好的伏擊圈,少量被殺死之後,大批大批地放棄抵抗跪地等着被看管起來。
呂武進山的主要目標不是為了殺人,他只是需要更多的勞動力。
用更直白的話來說,他需要增加名下的奴隸數量。
軍事行動進行了一個半月被打斷。
宋彬親自入山,找到了呂武,告知國君選定姬壽曼為儲君的消息。
如果只是這樣的話,他不用打斷呂武的軍事行動。
關於國君無法吃到今年麥子的消息,不知道是人為還是什麼情況,已經在晉國與列國廣為散播。
同時,秦國的「扁鵲」團隊去了新田。
一個叫醫緩的醫生在為國君進行診斷之前,國君做了一個夢。
那是關於病情的夢。
夢中,國君的病中跳出兩個小人。
其中一個說:「醫緩可不比前次那個巫醫,他恐怕要抓住我們,該往哪裏躲呢?」
另一個回答說:「到心的下面、膈的上面,叫『膏肓』的那個地方去吧。」
醫緩到了新田,紿國君辨症後,為難地給晉國眾卿以及公族下了診斷,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
完犢子啊!這病治不好啦!病在膏肓,不能採取攻伐的治法,何況藥物也不能到達那裏去發揮藥效。
肓是,心臟與膈膜之間。
膏是,心尖脂肪。
然後,「病入膏肓」這個新的成語出現了。
華夏文化中也多了一個歷史典故。
以目前的邦交守則,再來是醫生的道德,晉國眾卿與公族並不認為醫緩是在說謊,紛紛明示或暗示國君還是趕緊決定下一任國君人選。
國君覺得自己很好,還能吃上今年的新麥,被眾卿與公族氣得不輕,卻是不能不尊重和遵守封建規則,姬壽曼也就成了儲君的人選。
國君要不好的消息傳得太廣,呂武自然是不能繼續待在山裏。
他將部隊指揮權交給宋彬,自己則是在武士的保護下出了山林。
回到駐地時,他總覺得自己好像忘記了什麼。
比如,哪個國君是掉進茅坑溺死,成了千古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