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那場,當時諸葛亮還是太尉長史,跟太尉關羽參與了那場戰役。雖然最後贏了,但諸葛亮心裏也清楚——
當時對面的監軍,正是眼下已經歸降成為同僚的沮授。如果不是沮授打了一半被袁紹猜忌換人,導致崩盤,當年河內之戰絕對會艱苦得多。
花了四五天的時間,諸葛亮一邊準備足量的投石機、衝車、木驢車等攻城武器,構築對應的工事,一邊趁着這些時間,讓劉備派黃忠出去搦戰。
高順要跟着劉備坐鎮中軍主力,加上高順這人不苟言笑,不擅長罵人,所以罵陣搦戰始終跟他無關。人手不足時高順寧可把手下的廖化、陳到這些人派出去,跟黃忠分頭開罵。
對面的曹軍果然很苟,從頭到尾不出來,不僅郾城守軍不出來,連汝水防線上下游的也都不出來。
黃忠虛張聲勢張了個夠,把曹操祖宗十八代和所有曹家夏侯家旁支罵便了,有時候還罵到大中午熱了,或坐或睡極盡嘲諷。
雖然沒有實際效果,但也讓曹軍上上下下相信了漢軍至少有三十多萬精銳大軍在此,兵力勝於曹軍,否則漢軍不至於那麼囂張。
第六天開始,備足了器械的諸葛亮對郾城防線發動了第一波試探性進攻。
城外層層疊疊的土牆和壕溝其實並不堅固,主要是多,每一道之間距離都不超過普通弓弩的射程。
而且曹軍顯然是知道四年前袁紹軍失敗的教訓的,會總結提高。所以郭嘉對於每一道夯土甬道前的壕溝,也做了一定的優化,從凹型壕變成了楔形壕,後面的防線對着前面的失守防線射擊時,死角會更小。
諸葛亮眼看着高順的部隊輕而易舉砸開了外圍第一道牆,而且額外用碎石雨把圍牆後面的曹軍弓弩手也暫時壓制了一下。
然後高順讓精銳士兵上去試探性搶奪。因為護牆缺口不夠大,果然在背後遇到了曹軍蜂擁的反撲、以多打少,而且還都是密集的長槍兵。
高順按照戰前諸葛亮交代的經驗,也嘗試讓己方的弓弩手往上壓,試圖搶奪第一道圍牆,然後依託牆體掩護射擊第一、第二道牆之間的的曹軍長槍兵密集陣列。
不過,這種嘗試很快就遭遇到了曹軍弓弩手的二次投入——曹軍弓弩手之前只是在碎石雨的打擊下暫時退卻,發現漢軍弓弩手也想前壓,就重新投入上來。
哪怕漢軍立刻讓投石車保持開火,用碎石對着牆頭潑灑,曹軍弓弩手依然軍紀嚴明地往上頂。
而隨着雙方距離變得很近,漢軍投石機也失去了用武之地:這個時代的投石機,射程兩三百步誤差三四十步都是很正常的,雙方距離縮短到五十步之內後,投石車的碎石雨就會無差別不分敵我覆蓋了,只會兩敗俱傷。
就好比熱兵器時代步兵衝鋒,也沒敢在己方步兵上去之後,依然用霰彈炮火力準備的。
一番混亂的廝殺,持續了足足半個時辰,諸葛亮觀察清楚了曹軍與當年袁紹軍的應對改良之處、袁曹差距,意識到今天這樣的準備程度,還是不足以突破的,就請高順可以退下來了。
當然,諸葛亮不能直接指揮高順,他還是通過請求皇帝下達的命令。
一番試探性進攻,雙方清點傷亡,漢軍還是明顯佔優勢的,畢竟武器裝備差距明顯。
四稜錐槍和斬馬劍比對面的簡易長槍要強太多了,哪怕被堵在口子上、漢軍正面展開寬度不大,同時可以輸出火力的人數遠少於對方,還依然取得了兩三倍的殺傷,如果比陣亡數字的話,那更是五六倍以上的差距。
很顯然,戰死人數差距那麼大,全有賴於漢軍士兵的鐵甲率,即使沒有鐵甲的好歹也有金屬頭盔和護心鏡。這些防禦完備的士兵,在戰場上依然免不了各種輕傷,尤其是撞擊的鈍器傷和衝撞踐踏,但致死率銳減。
傷兵撤下來休養個把月,傷筋動骨的部分恢復一下,就又能上戰場了。
諸葛亮試探完敵人的韌勁後,回去跟沮授商議:
「沮侍中,你覺得郭嘉的『彈性防禦』戰術部署,比你四年前如何?你當年用此法消耗疲敵時,可曾想過如何破法、如何對付自己的得意戰術?」
沮授沉默了一會兒,中肯地說:「諸葛尚書打彈性攻堅消耗
第814章 諸葛亮不是四年前的諸葛亮了,但郭嘉也不是四年前的沮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