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蓮究竟是什麼成色;
開篇就是最有爭議的圓形畫幅,孟輕舟開始還有點不適應,但隨着劇情展開也就忘了,畢竟大炮是一名老辣的商業片導演,就算玩一把實驗,也不會損失掉電影本身的可看性的。
畫面也不是宣傳所言的故意營造偷窺感,反而,為了防止產生類似管中窺豹的不適感,在拍攝前故意測試了畫面和調度,最終呈現出的扇面畫一般的構圖還是挺美的。畢竟為了構圖讓觀眾適應,攝影和美術還是花了很多心血的,影片中能很明顯地看出這種美感。
籌備《潘》的時候,馮劇剛就把圓形畫面這個想法說給所有人聽,不論是華藝高層還是原著作者劉鎮允,都對此表示反對。
畢竟,這種出格的表現形式,對觀眾不是挑戰,而是挑釁。
當時,整個劇組只有攝影師羅磐站在馮劇剛這邊。
大炮的倔勁最終還是說服了所有人。
對觀眾來說,這個圓形畫幅到底有什麼新意,僅僅是加一個圓罩嗎?
不是這樣的,圓形畫幅的創新不是體現在畫面由方變圓,而是體現在通過畫幅了轉換構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美學系統。
看似只是換了一個畫幅,表演、打光、佈景都必須與之配套,一個圓圈,其實是將許多舊的理念都顛覆了。
甚至可以這麼說,圓形畫幅就是這部電影的「眼」,看不懂圓形畫幅,就不可能理解《潘》
顛覆首先體現在觀影體驗上,長方形的畫幅給人一種全景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這一點上更突出的是環幕,通過彎曲的弧度和超長的跨度將觀眾的視覺包圍,更強化了觀眾的臨場感。
但是圓形畫幅是對臨場感的顛覆,所以,觀眾在觀看《潘》時,始終無法融入故事,與劇中人物和情節會有一種疏離。
為了維持這種置身事外的疏離感,電影中幾乎沒有出現過特寫鏡頭,出現了大量的遠景、全景。
看到中段的時候,孟輕舟就知道褲子這次又是吃力不討好了,電影沒什麼問題,故事講的也不錯,但其間的內涵,就值得深思了;
電影裏體現出的立場,就跟xx日報二版的那些評論員文章一樣,當了吹鼓手,以大領導痛心疾首鄒眉頭的口味,要求各級幹部給我聽好,要做到一二三四,總之一切為了人民。都知道他說的確實他媽的道理,但是屁用也沒有。
這樣的偽善立場,真的非常的噁心。
這也不是大炮第一次如此偽善。這是一個中年老男人對待這個世界幾乎唯一面目:我把握不住社會真實,我感受不到普通人的情感,那我就努力往正確的方向靠吧!
《潘》和馮劇剛這些年所有創作的作品一樣,有一個共同的問題,也是他電影最大的問題,不真誠,沒人情味,無法打動人。
《私人定製》如是。模仿老幹部、雅俗之辯、環保口號,看上去在直面社會問題,卻沒有一個切中當代人真正的情感痛點。王碩的劇本也不過如此,除了發家的京味幽默,與我們真實的內心感受離題萬里,和一個個撓痒痒的小品沒有本質區別,甚至一個關於孝順的命題,有宋單單表演加持,最後都變成了可恥無能的煽情段落。
《老炮》是管湖的作品,但精神內核是馮劇剛的,這是最符合他做人風格的一部作品。表面上講規矩,並要求別人講規矩,其實講的是我的規矩。
找人家借錢不敢開口,還罵人家一通,說看不起自己;出了事在醫院沒錢,人家送錢來了,他骨氣好像躲起來了?一句屁話沒有,這特麼就是老炮的德性。
他自以為孤獨鬥士,拿東洋刀砍小混混的老年唐吉坷德,卻不爭氣把舉報信給了zjw,說到底還是對更大權力的迷戀狗而已。
見老孟搖頭,小丫頭湊過來輕聲問他:「大叔,不好看,我們出去吃點東西?」
「也沒多長時間了,看完再走吧,咱倆現在出去,你說那些記者會怎麼寫?馮導這部電影還是不錯的,聽話!」
「什麼呀,還不如我上個月看的《驢得水》呢!」熱芭癟癟嘴,暗地裏牽上老孟的手搖了搖,傻乎乎的笑了一聲;
一句話概括電影的故事劇情——不是秦香蓮的
第1087章:找茬(有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