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被不同程度的升了官,所以在南征的過程中表現得格外積極,對待往日的同胞也格外地兇狠。
上郡外圍的那些縣城和小鎮,都幾乎是一座座空城,既無人員,也沒有糧食,所以,巫族大軍和投降大軍完全是長驅直入,沒有遇到任何抵抗。
大軍來到上郡之外的一座縣城,這裏三面河流,唯有朝南的一面是陸地,在他們來之前,河流上的橋樑船隻全部被毀。
這條河流水深且急,河面最窄處也有二十多米寬,一時間擋住了大軍的去路。
穆闊台提議繞過這座城,一路向南,遭到黎木樺的否決。
這座縣城在這裏,明顯就是為了抵擋他們南下的,城中必然駐有不少軍隊,一旦大軍南攻,容易背腹受敵,是兵家大忌。
他決定,命令這些投降的南朝軍士就地搭建簡易橋樑,巫族騎兵就地宿營,攻下這座縣城再說。
數萬人建造橋樑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一夜工夫,三面河面上都搭建起了幾十座簡易橋樑,可供人馬在上面行走。
在這些人搭建橋樑的時候,城內的守軍不停地派軍出來,對他們進行攻擊,將他們搭建起來的橋樑進行破壞。
雙方在河岸兩邊,還一度進行過激烈的弓箭對射,奈何降軍人多,城中守軍漸漸不敵,只好又退回城內。
第二天,天剛亮,巫族仍然是命降軍做前鋒,架起雲梯向城牆猛攻,後面的騎兵將士在後面督促。
只是這個三角形的地帶並不開闊,容納不下太多人,所以敵軍雖然人數眾多,卻一時無法發揮人數優勢,城內守軍倒也能夠從容應對。
第三天的時候,這群降軍將巨大的攻城錘運過了河,於是戰爭就進行得很激烈了。
守城的將士既要砍殺從雲梯上來的敵人,還要防守住城門的進攻。
戰爭持續到第四天的時候,守城將士和城中百姓的防守就更加吃力了,各種武器尤其是箭矢的消耗,還有體力的消耗,讓他們的境況越來越艱難。
而且他們沒有援軍,上郡其餘的力量全部集中在了郡城。他們在這裏抵抗的目的只有一個,遲滯敵人的進攻,讓郡城能夠進行更多的防守佈置。
所以,這些人是知道自己必死的,沒有留下退路。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