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在這幾日樊城周邊的水勢開始退去了。南面的茫茫漢水不提,荊州軍不可能沿着漢水和樊城城牆之間的狹窄區域行動。而北面淯水暴漲所成的連綿水泊,已經漸漸化為沼澤,足以阻斷大軍通行。
只有城池的東面通往鄧塞的方向,憑藉水岸旁的自然堤,有一條東西向的狹窄通道。關羽既然選擇在此登岸,也就身處樊城、鄧塞兩座軍事要塞的夾擊之中。己方縱不野戰,至少有安然自守的能力。
樊城和鄧塞相距十餘里,都是出於軍事目的修建的堡壘。樊城依託自然堤,周回四里,牆高兩丈,小而堅固,宛若一座漂浮在水面的石魚。而鄧塞則是在淯水與漢水交匯處的小山上修築的堡壘,當年魏王下荊州時,曾在這裏集中船隊。
此時鄧塞的守軍乃是曹休所部。曹休在東進鹿門山以後,留下兩名裨將、三千餘眾在此。論兵力,只比樊城的張郃略少些,兩名裨將一名董超、一名董衡,也都是鄴城諸軍將校中的老資格。
在張郃看來,終究關羽所部渡河而來的兵力甚少,只要兩地守軍不犯錯,不動搖,堅持固守,總能夠遏制關羽的勢頭。
一兩日後,魏王麾下大軍便沿着淯水齊至。且不談魏王本人作何打算,只要于禁那廝到場,張郃差不多就可以卸下肩上重任了。
正這麼想着,關羽所部啟辰,迤邐向東面行去。
「他們向東去了!他們要攻取鄧塞!」適才提議出動騎兵奔襲的部將道。
張郃聽他的語氣里,隱約帶着幾分慶幸,當即冷哼一聲。
「鄧塞與樊城,成犄角之勢,同時又能呼應東面的鹿門山、北面的鄧城、偃城。有鄧塞在,才能保障淯水水道的通常,從而也使樊城不致陷入孤城的絕地。」
張郃凝視着鄧塞方向,沉聲道:「方校尉,我給你五十騎,你跟蹤在關羽所部後方,勿要接戰,但使彼有所顧忌即可……另外,若有軍情變化,隨時回報,我自會應變。」
那方校尉奮然道:「遵命!」
片刻之後,方校尉領着五十騎出城。
張郃又調集千餘較精銳的將士在城東鹿角門下準備,自己繼續探看。
樊城與鄧塞互為犄角,鄧塞本身,又是兩座營寨的合稱。
曹休之所以留下兩名裨將駐守,皆因鄧塞的堡壘形制,依託山體而成,與樊城這樣完成的城池不同,實際分為上下兩處。
上寨位於小山的半山腰處,利用起伏地形,設下凹凸曲折牆體的半弧形堡壘,約莫能容納千餘人。下寨是在小山腳下、淯水水畔的灘地建設的矩形寨子,寨子規模甚大,內部正好包覆着一個內湖,可供船隻停泊。兩座營壘互相掩護,彼此依託,而守將董超和董衡也是同族,自有守望相助之義。
營壘本身堅固,守軍數量也足。再者地形明擺在這裏,除了強攻硬打以外,又無奇謀施展的餘裕……張郃設身處地想來,自己靠着千餘將士,無論如何都奪不下鄧塞。
關羽會怎麼做?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