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推論一說,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伊麗莎白下意識地喊道:「荷蘭!」
漢尼拔則是下意識地用漢語嘟囔道:「南洋?」
貝斯圖耶夫的推論聽起來很有道理,尤其是在這個時代,特別有道理。
因為這個時代的歐洲,很多國家的士兵,就像是君主的奴隸,是可以花錢租出去賺錢的。
就像是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打到後期的時候,前波蘭選王、薩克森選帝侯,就出租自己的士兵賺錢。一個士兵作價15兩白銀,直接給個人家族增加了50萬兩的收入。
而且如今燧發槍已經普及,把一個農民抓到兵營里練三五個月,就能成為一個士兵。
只要有錢,就能打仗。而且各國都可以找僱傭兵,甚至是成建制的各國野戰部隊也可以成為僱傭兵。
有些國家,不怕花錢,就怕沒地方花錢。
而俄國,除了短暫的幾十年外,其餘時間、一直以來、此時要面對、將來還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沒錢。
窮。
貝斯圖耶夫能這麼想,除了他可以從漢尼拔那得到關於劉鈺早在十餘年前就琢磨着政變的內幕消息、得到大順對外戰爭的第一手資料外,也和他一直以來的外交思維方式有關。
歷史上,貝斯圖耶夫一直試圖和英國簽訂一個《補助金條約》。
英國每年給俄國提供30萬兩白銀,至少五年。
而俄國則至少編練一支5萬人的軍隊,在英國需要的時候,為英國提供幫助。
如果俄國能夠把部隊開到漢諾威,保護英王的龍興之地,英國可以多付給120萬兩白銀每年。
如果英俄達成同盟關係,並且俄國保證與英國的敵人作戰,且不可能單獨媾和,英國將另外支付本息合計1800萬兩的軍費,分6年付清。
這就是他「親英」的原因,為了用英國的錢,來治好俄國的窮病,靠英國人的錢養的兵,隨時可以用來吃周邊的土地。
而且在大戰略上,俄英之間也沒有什麼太大的矛盾,反倒可以有共同的敵人。
當然,歷史上的補助金條約最終沒簽成。
因為英國人覺得,和平時期給俄國人錢養兵,那是腦子有問題。
等着馬上開戰了,又想和俄國簽的時候,晚了。
不過,貝斯圖耶夫的這種思維模式,卻早已存在。
所以他立刻想到了這種情況,而且立刻想到了另一個有錢、且和大順可能發生矛盾的國家。
荷蘭。
貝斯圖耶夫當年當過駐荷蘭的公使,他在荷蘭的時候,荷蘭還沒有爛到現在這種程度,還是很有錢的。
荷蘭又向來喜歡撒幣,用撒幣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尤其是鞭長莫及的時候。
貝斯圖耶夫說完這個呼之欲出的推論後,又道:「而中國的情況,和歐洲又大為不同。一旦遭到了進攻,很可能會進行全面報復。事實上,就算我猜的是真的,我們也不可能接受這筆錢,和中國開戰。得不償失。」
「所以,他才希望以為理性一些的君主成為沙皇。因為只有不理性的人,不為俄羅斯利益考慮的人,才可能做出違背理性推理的舉動,比如對華開戰。」
「這也符合他告訴漢尼拔中將的話。他希望俄羅斯的沙皇,是一位以俄羅斯利益為重的理性人。」
「或許是漢尼拔中將對陛下的一些介紹、或許是他搜集到的一些情報,讓他做出了推論:陛下是個理性的、為俄羅斯利益着想的完美君主。所以,他才極力參與這場政變?」
伊麗莎白鄭重道:「我當然會繼承父親的意志,以俄羅斯的利益為重。」
這樣說着,心裏也有自己的考量。
至於現在,伊麗莎白認為,俄國只需要繼續對瑞典作戰,等待各國給俄羅斯開出價碼。作為一支可以左右天平的力量,只有雙方都筋疲力盡的時候,才能賣出最高的價錢。
她直接點了貝斯圖耶夫作為樞密院總理大臣,就是為了讓俄羅斯可以藉助瑞俄戰爭尚未結束的理由,為兩邊都留下了方便之門。
法國這邊,有拉謝塔迪侯爵
第三二四章 感性理性都不想敵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