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是要興黃巾、白蓮之亂的。」
對這個判斷,貿易大使基本上是認可的。
甚至於在這裏的其餘海軍高層的人,也是認可的。
他們作為新學派的人,也是最早看世界的人,總歸看的要更遠一些。
倒不是驕傲自大,也不是妄自菲薄,只是純粹地覺得加爾文宗清教徒在百餘年前跨越大西洋去北美,搞出來的那一套東西,相對於歐洲這一套東西,更熟悉一些而已。
要說歐洲現在在貿易上有什麼可學的,實際上真沒什麼好學的了。
怎麼學?學什麼?
學英國搞《列舉商品法》,還是學法國的用勞役修路、壓制朗姆酒保護國內的葡萄酒產業?
這些玩意兒,也着實不用學。
而且這一套東西,在大順這邊的儒林界,一直就是政治錯誤的東西,從漢代開始就是政治錯誤了。
至於說站在帝國的角度,去看待之前北美和英國之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包括此時富蘭克林正在倫敦爭取的「鑄幣、印錢」這件事,大順這邊的看法也只能說英國這邊還不知道怎麼管理一個國家。
當年的鹽鐵會議問題上,就爭論過,到底是否允許私人鑄幣。而允許地方自己鑄幣的後果,漢代就見識到了。
雖然允許私人鑄錢,算得上鹽鐵會議後的政治正確。但是,實際上歷朝歷代但凡還有能力管,對這件事也是向來非常警惕的。
包括前朝大明,在討論「用銅錢」還是「用白銀」的時候。反對白銀的一派,就明確說了:用白銀做貨幣,等同於朝廷把鑄幣權讓給了商人,早晚要出事。
有道是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又或者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歐洲的情況,畢竟和他們熟悉的東西相距甚遠。包括法國,雖然在集權上,法國被戲稱為「歐洲小中國」,但在土地制度、賦稅制度、土地私有制、工商業管制等方面,和大順的差別依舊巨大。
反倒是看着北美的情況,不管是土地制度、私有制、工商業無序發展、商人囤地等情況。
真有些覺得可以自己為石而攻其玉的意思。
北美的那群加爾文清教徒,一開始設想的山巔之城第一版,純粹就是個廢掉世襲貴族、又沒有國王、又沒有外敵匈奴和黃河泛濫威脅的……大順這邊很熟悉的那一套東西的特殊適配版。
自耕農、小生產者、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有形聖人」負責教化、商人快速積累財富富可敵國、教義等級士農工商……生產力水平是牛耕、壟作、高爐鐵……
這群人對這一套東西不要太熟悉,心裏比北美這群人更清楚,如果土地被墾完、西部拓荒被卡死、人口再增加,技術就卡在牛耕壟作手工搓布這遲遲不能突破,這一套東西最終會變成什麼樣。
此時,整個世界上,沒有人比大順更懂「牛耕壟作高爐鐵」為生產力水平之下的「土地私有制、自耕農、士農工商教義等級、土地自由買賣」這一套東西。
真的沒有。
包括自稱「小中華」的朝鮮國,那大順都差了十萬八千里,最起碼的土地制度、私有制、土地買賣等這些經濟法權的基礎問題上,都遠不如北美和大順更像。日本就別提了,都是讀《論語》這倒不假,可在「所有制」這個問題上可是千差萬別。
真要是卡死了西部邊界,技術又一直卡在牛耕高爐鐵的程度,估摸着過幾年連底層的繼承法,都要朝着「分家均分」的方向上自發前進了。
在場諸人都覺如此,貿易大使也道:「此事倒是不假。」
「兼併之事,歐洲甚難,若羅剎等,村社農奴貴族授田授人;若神羅等,莊園條田、農人份田。又不能買賣,無可兼者。」
「唯獨北美,如今兼併之事已多常見。」
想到這,貿易大使也忍不住笑起來道:「若如中部諸州,種植煙草,便要借貸周轉。而若借貸,便可能還不上錢。還不上錢,放貸的便要收地。據我所知,已有不少放貸的,兼併土地數萬畝不止。」
「也不過是西部尚且還有好墾的地,若是沒了,那還不是要麼均田免糧、要麼分地租佃而求穩定
第一五六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