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東流之因便在此。水往低處流。」
李适想了想,看了看張軍:「那岱嶽之山高几何?」
「最高峰千五百之數,合四百九十五丈以左。」
「節下,吐蕃之地,可有解決之道?」李晟沒搭理李适的話題,滿腦子都在想怎麼搞定吐蕃。
「有。封堵出入門戶之地,擇地訓練軍將。只需將軍將置於偏高之處正常操練,身體便可自行適應,如此反覆,最遲,一歲可得。」
「節下以為何地適宜?」
「南詔。」張軍走到沙盤邊上有手相指:「吐蕃門戶,以南以北,中間僅以雅州爾。以北諸地在朔方,在西域,有回鶻可用。
而以南,在身毒,在南詔,而尤以南詔最為通暢,可出入大軍。所以,某必取南詔,在此操練軍將,伺機以動。」
「也可切斷南詔之供奉。」李泌點了點頭。
「收復失地,開闢鐵礦,監視嶺南,還可虎視陸真臘。」李勉也終於通曉了張軍的全盤計劃,捻着鬍鬚看着沙盤,開始算計得失。
「安南經略如何?」李适問李勉。
「安南……近歲有些虛浮。彼地濕熱多山林,毒蟲瘴氣密佈,而彼人多在化外,愚魯野蠻,多為海船路經補給,其他甚少往來。」
「據臣所知,安南多以蠻酋部族,並未教化,而多與南詔款曲。」張軍在一邊補了一句。
「節下如何得知?」李勉問了一句。並未有何不滿,只是奇怪。
「回首相話,某欲征伐南詔,如何不先行打探?」
「原來如此。」李勉笑着點頭,並沒把張軍說的安南土人和南詔勾連當成什麼大事。
事實上,這也是導致後來安南土人勾結南詔成功割據獨立的原因,對這些『蠻蕪』之地,大唐向來興趣不大,管理的也鬆懈。
這地方大唐屬於接班,是秦代始皇帝打下來的地盤,因為可以出海瓊島這才立了交州,制經略使,要不然弄不好也就是個羈糜州。
所謂羈糜州,其實就是自治地區,名義上的屬地,大唐是基本上不管的,只要你順從不背叛就好,怎麼管理你隨便。
其實大唐的地盤大多是接班,也就是平了回紇算是開疆,連西域其實都算是漢朝的果實。
然後對邊疆以及周邊地區又不怎麼上心,感覺又荒又野蠻的,不宜人居,所以就是一副自生自滅的態度,這就給大唐埋下了諸多的隱患。
像台灣,大唐福建觀察使派人去看了看,回來報荒蕪,多山地之蠻島,然後就再也沒看過一眼,沒設官府,也沒派一兵一卒。
流求派遣唐使來朝拜,希望能歸為唐土……皇帝和大臣們一商量,不要。只是在地圖上把隋代的名字流虬改為了流求。
那會兒流求也確實荒,只有幾個大部落,真正的文字歷史要到1220年以後才有。
在那以後,流求幾次三番的過來想歸附,也以漢地自稱,但其實一直也沒真正併入,只是在明代獲封。
清代也是獲封,以藩屬國自居,後來被日本侵佔的時候還來求助,但清皇沒管。
「某以為,此計可行。」李晟做為大唐的吐蕃專家,和吐蕃打交道的次數量多,時間最長,所以在這方面說話的份量也是相當足的。
「某附議。」渾日進也同意張軍的策略。他考慮的和李晟又不相同。
李晟是真的在考慮怎麼幹掉吐蕃,而渾日進是大監出身,其實不怎麼想打仗,能不打就不打最好。
李勉在一番考慮之後也點了頭:「某認可,但細則需李度支擔當。」
我原則上同意你們的計劃,但是具體細節要看李泌那邊怎麼說。也就是財政問題。
「陛下准我調度東西兩川便可。」張軍也表了態。不需要國家財政支持,但要求有劍南東西兩川的絕對領導權。
本來還想帶上興元府,也就是山南西道節度使。
t;
但是李适剛剛大賞益州,這話就不太好提。
李适升了益州為興元府,領梁、洋、集、壁、文、通、巴、興、鳳、利、開、渠、蓬、果、閬十五州,節度使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