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商量了很多事情,李适也要回去安排一下。
這位皇帝看到了復興的希望,心中的迫切甚至遠超張軍。
送走李适,張軍也開始了自己的忙碌。
他要做的事情更多。
雖然打南詔,誑世家們去新羅都是明年春天的事情,但這會兒就得開始準備了。
何況還有隨時可能發作的尚結贊。
前方打探的消息,尚結贊正是在安樂州,而不是張軍判斷的蘭州。到底還是李晟更了解這個吐蕃名相。
最了解自己的永遠是敵人嘛,反過來也是一樣。
必竟李晟和尚結贊相愛相殺了幾十年。
尚結贊這
個人擅策,主政時期吐蕃勢力增長的很快,給大唐造成了很多大麻煩,最著名的就是平涼劫盟,離間李晟馬燧和渾日進三將。
但要是說起來,國國之間搞陰招這事兒,其實還是大唐開的頭。
就是那位一手打造了大唐開元盛世,又一手埋雷挖坑導致安史之亂的李隆基李三郞。
736年,中書省右散騎常侍崔希逸節度河西,稟承皇帝意志,王希逸和吐蕃青海守將論乞力徐相處的不錯,雙方取得了相互信任。
信任到什麼程度呢?雙方一起拆除了疆界要塞堡寨和柵欄,撤消了守捉使,兩個人殺白狗盟誓,一起撤兵。
兩國百姓在邊境線周圍隨意行走放牧,再無阻攔。
737年,李隆基派大監趙惠琮問事涼州(河西治所),以吐蕃駁唐皇之命侵佔小勃律的事件為引,命王希逸發兵。(趙惠琮不是宦官)
王希逸不敢抗命,而撤了邊防的吐蕃守軍毫無防備,唐軍直入青海兩千里,再往前就干到邏些(拉颯)了。
論乞力徐單騎逃脫。
前面說過,在名字前面加論字的,是吐蕃皇族,加尚字的,是吐蕃後族,也就是皇后的家族。
於是大唐和吐蕃之間的所有協議在這一刻都被撕毀了。
李隆基當時相當高興,感覺打了大勝仗,超過了先祖,還讓監察御史王維兼河西節度判官,代表他去嘉獎部隊。
王維到涼州(甘肅武威)後,寫下了『大漠孤煙直,黃河落日圓』。
赤嶺會盟創造的短暫和平旋即結束,唐吐兩軍再次回到了戰爭狀態,並越發仇恨。這也是為什麼吐蕃後期和大唐一直硬磕的誘因。
大唐這一次失信,徹底打開了國與國之間使用狡詐計謀的魔盒,國家之間再無信任信義,勝利獲利成為目標。
當然,不管事情因為什麼,張軍做為妥妥的漢家將軍,這些都不在他的考慮之內,消滅夷狄就是他與生俱來的責任。
但並不妨礙他在私下鄙視一下李三郎。什麼玩藝兒。
如果不是李隆基搞了這一手,唐吐之間的和平和諧必然會保持很久。
而包括回紇,南詔,渤海,奚,靺鞨,室韋多族在內的眾多羈糜州都護府也不會那麼早心存異志:李隆基這一手,讓大家警惕心大作。不得不防啊。
可謂是離心又離德。
送走李适,張軍把學校這邊的事務交給劉承旨督管,自己和韓監丞去了演武營。
張軍沒請李适和諸相來參觀演武營,甚至還有意做了遮掩。
包括鳳翔軍械坊,紫陽觀火藥廠等等要害單位都沒透露。這是他的起家法寶,這會兒不敢也不適合泄露任何消息。
也幸虧這個時代,想掩藏一些消息還是比較容易的。
在張軍改變了火炮的鑄造配方以後,炮管的鑄造還在研發當中,但槍管這邊得到了飛躍式的發展。
而且還有驚喜……火帽成功了。
張軍從一開始就沒想過造那些火繩槍燧發槍出來,戰士們一手舉着火摺子一手舉槍,槍聲一響噴的滿臉烏青,還不能保證子彈飛向哪邊。
但這會兒就造出子彈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於是張軍就琢磨起了這種火帽。
他小的時候在農村長大,那會兒還沒禁槍,他姥爺有一杆火帽獵槍,叫老洋炮。
扳擊的上方是個狗頭,扳起來壓上火帽,然後扣動扳
第308章 狗頭火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