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禎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巳時末。
北京,紫禁城,午門,太陽高懸空際,陽光分外刺眼。
自那甲喇章京哈爾巴以下,五十五名清軍俘虜依次跪在午門前的地上,他們被四名軍士押肩踩腿的,根本就無力掙扎。
內道兩廂站立的百官勛貴們,都是盯着這些俘虜看個不停,突然一杆大旗映入他們眼帘,其中幾人竟驚呼出來。
「甲喇章京大纛,真的是甲喇章京的官纛大旗」
「那還有假,你看那麼多的首級,可不是假的呀」
「…哪個是甲喇章京,是前面中間哪個嗎」
張誠一身戎裝,明亮的盔甲,矯健的身姿分外醒目。
在百官勛貴的議論聲中走向大司寇刑部尚書劉之鳳身前,雙手遞上清軍俘虜名冊,大聲喝道:
「宣府鎮千戶張誠,奉上東虜首級三百七十七名顆,東虜生俘甲喇章京哈爾巴以下五十五名,東虜甲喇章京官纛大旗等旌旗金鼓甲冑無算,請部堂點驗。」
大司寇刑部尚書劉之鳳接過名冊,起身走到受捷几案前,雙手捧着名冊,跪下奏道:
「奴賊猖獗,屢犯邊關,屠戮百姓今幸有掛兵部右侍郎銜、總督天下勤王兵馬盧象升忠勤王事宣府鎮總兵官楊國柱臨機決斷鎮標右翼營參將張岩勇戰奴賊
千戶張誠勇猛無雙,屢次衝擊奴陣,斬殺虜騎數百之眾,更生擒奴賊甲喇章京哈爾巴以下五十五名,獻與闕下
奴賊肆虐京畿,擄我子民,按律磔斬,以震懾。現合赴市曹行刑,特請旨。」
大司寇刑部尚書劉之鳳奏完,便將奏文交於在一旁候着的小內監送往午門樓上,崇禎皇帝仔細閱覽後,只坐在御座之上,揮手輕輕說了聲:「拿去!」
侍立在其左右的王德化、王承恩二人便尖聲重複着:「拿去!」
接着便是周圍又有四人齊聲喝着,就這樣一聲聲傳令下去,直到最後由被稱為大漢將軍的三百六十名侍衛齊聲喝應,聲如轟雷,響徹午門。
一眾清軍俘虜,自正白旗甲喇章京哈爾巴以下五十五名,被刑部官員和京營將士押往西市,斬首以示眾。
他們的首級將與那三百七十七顆硝制過的首級,再加上張誠前時馬坊的斬獲,一起在京城西市壘砌京觀,以為眾賞。
獻俘禮畢,崇禎皇帝起駕回乾清宮之前,留下旨意,召閣臣楊嗣昌、新任宣大總督陳新甲入宮陛見。
皇帝又特命王德化前來午門前,向盧象升等傳達旨意。
因城外炮火連天,戰事吃緊,為防備建奴大部虜騎前來襲擾,特着盧象升、總兵楊國柱即率本部軍馬迴轉城南防區,不必入宮謝恩。
卻獨留下宣鎮千戶張誠入宮陛見,待陛見完畢後,會有宣旨官跟隨張誠回盧象升的督標營宣讀封賞的聖旨。
盧象升沒有多言,只是朝着午門樓方向,再次跪下,三叩九拜後,才起身離去,張誠隱約看見他眼角似有一行清淚流下。
總兵楊國柱也是隨着盧象升行了三叩九拜之禮,轉身臨離去之時,卻是別有深意的看了張誠一眼。
午門外,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德化,看着眼前這個年輕人,不住的上下打量着,良久,才開口說道:「張誠,隨咱家進宮吧。」
張誠隨在王德化身後,輕步緊緊跟着,生怕走失了方向,這時耳中傳來王德化的細細的聲音:「張誠啊,這宮裏邊規矩多着,咱家先挑緊要的給你講講」
王德化只是簡單的教導張誠一些面聖的簡單儀節,時間有限,這一時半會也講不太多,只能挑揀些重要的先說說。
張誠仔細聽着,心下默記着,待王德化說完,張誠急趨一步,上前在王德化身側後輕聲悄悄說道:「有勞王公,張誠實無以為報,日後王公若有差遣,誠定赴湯蹈火。」
王德化仍是面無表情,頭也不回的說道:「咱家只知為皇上忠心辦事,你小子若有此孝心,只要忠勤王事就好。」
張誠立時接言說道:「王公所言極是,張誠定當謹記王公真言,日後若有機緣,必再聽王公教誨,同為皇上驅策,盡心王事!」
王德化也不表態,只是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