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筆硯閣 m.biyange.net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歷經千載萬世,東海之濱的中土腹地河洛平原終於迎來了文明的曙光,締造這一文明的肇始者乃上古奇人風犧氏。
傳說這風犧氏人面蛇身,生而神靈,弱而能言,見河圖而作八卦。憑藉着八卦蘊含的宇宙能量,風犧氏在河洛平原建立中土國,傳承千年的中土文明自此開啟。
一千年後,及至夏後王長達五十年的文治武功,中土國迎來最輝煌的時刻。其疆域東至大海,西抵隴祁,南及武陵,北達燕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為延續中土國萬年基業,夏後王分天下為九州,封其九子而治之。這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其九子分別稱為冀王、兗王、青王、徐王、揚王、荊王、豫王、梁王、雍王。
夏後王的分封之治,史稱「九王分土」,亦有野人稱其為「九龍戲珠」。
然則陽極而陰,盛極而衰。又五百年,至庸厲王繼位,天下九州已被九王的子孫們分而治之,九土化百邦。當是時,中土國內有奸臣當道,外有異族入侵,整個國家陷入風雨飄搖之中。
如此危難之時,庸厲王非但不勵精圖治,發憤圖強,扶大廈於將傾。反而肆意縱情享樂,橫徵暴斂,陷天下黎民與水火之中。
王權自神授,倘若君王胡作非為,天神必懲之。
庸厲王二十四年,天降雙煞星,一墜終南山,二墜河洛水。天神降怒,引發關中渭涇洛三川斷流,促使河洛平原大河改道。一時間,黃水倒灌都城洛邑,享國一千五百年的中土國就此滅亡。
中土國王廷覆滅,引發諸侯大戰,南蠻、北狄、東夷、西戎諸多異族亦趁機功伐中土,天下大亂。在同族內鬥和異族入侵的雙重打擊下,中土文明險被葬送。
至此文明存亡之際,中土同族諸侯化干戈為玉帛,攜手共抗異族。前後用時百年,異族們或歸附,或逃亡,河洛濁而復清。
外患已解,內鬥再起,中土諸侯國們又開啟了新的功伐爭奪。短短一百年時間,兩百諸侯國三亡其二。面對天下無休止的征戰殺伐、屠城滅國,有識之士們紛紛現身尋求救世良方。
大亂世必有大英雄。
風犧氏後裔豫謙,原為豫國公子,西出關中,在渭水河畔偶遇一白須仙人。這仙人觀豫謙骨骼清奇,天賦異稟,斷其非常之人。遂傳其書簡,名曰《易》,言其承風犧氏八卦而作。倘能依其理傳之後人,三百年內必能使天下歸於太平。
豫謙大受震動,跪地叩首,問那仙人如何才能將此天書傳世三百年而不夭,又如何才能依其理救治天下。
那仙人扶須一笑,手指終南山曰:欲救黎民苦,須以山做伴。非經八世謀,不解天下難。言訖,便駕雲西去。
豫謙久視仙人離去背影,似有所悟,再拜曰:多謝仙人指路,弟子謹遵教誨。
隨後,豫謙帶上竹簡,前往山中,不日便尋得一塊寶地,恰是兩百年前天降隕石所拓之地。用時六年,豫謙讀《易》而有所得,著《道經》一書。並按仙人所示,創立易家。
豫謙改名易乾,自稱道子,以此年定為易曆元年。
易乾所創易家,以「替天行道,安定天下」為八字宗旨,發展迅猛,逐漸成為脫離於各邦國的獨立勢力。
易乾規定,每個道子在位三十六年,按照「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的順序繼位。並預言,至易坤時,天下必將歸於太平。
從易乾開始,易家的每位道子在當世均立有不世之功,極大地促進了中土各國的發展。但與此同時,邦國之間的攻伐兼併亦愈演愈烈。至第七位道子焦夷吾繼位時,天下邦國從易家創立時的七十餘個銳減至九個大國和若干小國。
這九個大國以夏後王所創建的九州給自家命名,分別是:冀國、兗國、青國、徐國、揚國、荊國、豫國、梁國、雍國。
九國之間勢均力敵,以自身利益互為結盟,天下太平曙光初現。然不久之後,這一難得的平衡即被打破,青、兗兩國互相
引子:易家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