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繼續抽調兵馬渡江。
這時候果斷從建鄴撤出去,趁南朝援師集結還極為有限之時,重點加強對廬江、舒州、壽春等城的進攻,也就成為平燕宗王府諸將的主流意見。
仲長卿這時候卻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鎮南宗王府諸將對京襄與南朝朝廷割裂及猜忌,一直都有極其深刻的認識,要不然也不會在兩年對峙作戰無果之後,就直接主張與南朝媾和。
目的其實就是促使南朝朝廷在沒有外部威脅的情況下,加強對京襄的遏制,促使京襄與南朝朝廷的矛盾公開化、激烈化,甚至與他們聯手將京襄扼殺在徹底崛起難制之前。
很可惜鎮南宗王府的主張沒有受到汗廷的重視,甚至平燕宗王府諸將也覺得這樣的主張太過軟弱。
仲長卿這次趕到建鄴後,協助兀赤部署對牛首山及躍龍寨等地的軍事封鎖,也從種種跡象看出京襄很早就對他們突襲建鄴有強烈的預測。
而單純從軍事行動的角度看,京襄援師走長江北岸經黃蘄兩州抵達舒州,威脅他們的側翼,應該是更好的選擇。
因為走北岸進駐舒州,不需要渡江,推進的速度將會快得多,京襄援師也不用太擔心赤扈水師來自下游江面的威脅。
而以徐懷及京襄諸將的眼力,自然早就能看出赤扈東路大軍這次並沒有一舉拿下建鄴的能力;畢竟南朝建繼帝所打下的基礎,還沒有被新帝及汪、楊等人徹底摧毀。
然而徐懷卻寧可東進增援速度大幅放慢,也要決定從南岸增援建鄴,甚至不惜以身犯險,先趕到建鄴安定人心、提振士氣。
很顯然徐懷及京襄眾人有着很深層次的意圖或者說野心。
這簡直就是昭然若揭的事情。
仲長卿主張將計就計,不主張渡江兵馬過於急切全部從南岸撤走,主張將一部分渡江兵馬,特別是一部分精銳戰力,集中到破崗瀆外河下游沿岸來,繼續釘在建鄴城附近不走。
目的就是要讓徐懷有機會在建鄴附近進一步召集義軍人馬加以控制,就是要讓徐懷繼續在建鄴城外滋長人望。
這樣,他們一方面將能更從容的組織北岸兵馬進攻廬州、舒城及壽春等城,另一方面就是促進徐懷及京襄眾人的野心更徹底的暴露出來,令京襄與南朝朝廷再難相容。
這恰恰是在這次發動東路攻勢之前,鎮南宗王府所極力主張的事情。當然,其中還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鎮南宗王府之前更期待南朝朝廷還能有效掌握其他區域,集中兩淮、兩江及兩湖的地方力量,對京襄進行壓制、限制,乃至最終進行武力削藩。
然而他們目前不果斷撤出,還要將一部分渡江兵馬拖延在南岸不走,有可能給徐懷一舉控制南朝朝堂的機會,但控制住朝堂,並不意味着京襄就已經徹底控制住了南朝半壁江山,更有可能的是直接促使南朝半壁江山先四分五裂起來。
當然了,騎兵部隊還是要先進行撤離。
畢竟運送戰馬渡江,實在要比運送兵卒困難得多——一艘艨艟戰船,一次可以運載上百將卒渡江,卻未必能裝得下十匹戰馬,因此傳統的戰船艙室都比較低矮,隔艙以及甲板又較為狹窄。
在這一點上,京襄援師也遇到同樣的困難,因此京襄援師前期僅有千餘騎兵渡江到南岸,其他進入南岸的兵馬以步卒為主。
這點,赤扈進入長江中游的哨船、斥候都看得一清二楚。
這也是京襄這次別具野心的主要跡象。
仲長卿的主張,也得到兀赤等大部分渡江將領的支持。
目前平燕宗王府內部,最不願乾脆利落北撤的,恰恰也是他們這些渡江將領了,即便他們要面臨的是即將增援進入建鄴的京襄精銳。
甚至有人主張,先將戰馬都運過河去,將一部分赤扈精銳留在破崗瀆河口大營,加強對南朝援軍的牽制能力。
…………
…………
隨着赤扈渡江兵馬全部收縮到破崗瀆下游數座沿河營寨,甚至將大部分戰馬以及一部分兵力運送到北岸,加強對廬江、舒城等城的圍困,建鄴城總算是恢復了與外界的聯繫,甚至有一部分兵馬從東城及南城的城門出來,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