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在很短的時間內將算法項目組的人員規模擴大了一倍,但準備還是不夠充分。
按照常規理解,至少要達到總共三百個小組以及15個s級小組,才能依靠冗餘計算將成功率提到99%以上。
就現在這樣,成功率其實只有30%,
能做的,該做的事已經做完了,剩下的便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
馬夏澄從座椅上站起,在辦公室里來回踱步,目光一直聚焦在投影中顯示的各組計算進度上。
計算進度以豎向長條狀顯示,評估依據綜合考慮了各組組長與組員們的執行狀況,同步給出了個加權值。
短短五秒後,總計156個計算小組的進度條便呈現出了差異。
除了77組之外,新成立的另外七十餘個小組明顯要比其他組差了一大截,並且有部分小組的進度條顯示為紅色。
這是由於根據系統的同步監控,這些小組的組長在編制計算計劃時,一開始就走錯了路,最終的結果完全不可靠。
至於六個s級小組的進度條,則明顯比其他小組的更高一截,相互間略有差距,但差異不大,且都和其他小組完全拉開了距離。
這很正常,但又不正常。
不正常在於六個s級小組中只有五個是經過長期工作檢驗的成熟隊伍,另一個是馬夏澄中午時才破格提拔的任重的77組。
在下午的兩次模擬計算中,77組分別取得了161和158秒的成績,已經逐漸逼近s級小組的最低標準150秒。
一直有提升,但提升的速度正在不斷放緩。
馬夏澄本以為77小組會碰到能力牆,逐漸卡在155秒的水平,大約得等任重更適應一下計算小組的工作,又或者再給他重新配置五名水平更高的下屬,才能逐漸突破155秒。
但萬萬沒想到,在面對更複雜的運算場景時,任重這新手非但沒被拉開差距,反而更進一步,徹底追上了另外五個s級小組。
可惜馬夏澄從來沒有機會知道二十一世紀的應試教育是什麼模樣。
在任重的時代,流傳着這樣的傳說。
應試教育中的學霸之強,往往在於努力。
通過超高的注意力集中度和韌性極強的自我訓練,形成了足夠強大的邏輯記憶,與肌肉記憶一樣,在面對常見題型以及常見題型的普通變種時,學霸們可以靠着大腦中已有的知識儲備迅速找到解題思路,並進行快速而精準的解答。
但學霸之上卻還有學神,尤其是剛跳級過來的學神。
學神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速度往往較普通人快很多,以至於他們很少把時間花在重複類型的邏輯記憶強化訓練上,總在不斷地獲取新知識。
在面對某些固定知識點考題時,因為沒有固定記憶,學神的表現甚至未必及得上學霸,但通過自我推導依然能把題準確地做出來,只不過速度稍慢一點而已。
可一旦出現完全超綱的競賽級題目時,學神和學霸便表現出區別了。
長期依賴邏輯記憶的學霸會陷入困境,但學神卻依然是和過去一樣,還是用推導方式去撥開迷霧,找尋破局之路,只不過推導的過程更複雜些,耗時更長一些,但只要題目本身沒問題,學神最終肯定還是能搞定,並且還能取得不錯的準確率。
某種意義上,算法項目組中的另外五個s級小組便是這裏的學霸,任重便是剛連跳兩級升學上來的學神。
更複雜的運算機理非但沒能難住他,反而成了他更如魚得水地發揮的舞台。
時間過去三十六秒,「奇蹟」發生了。
77組的進度條陡然向上跳了一大截,甩開另外五個s級小組,變得一騎絕塵。
任重完成了計算計劃編制與拆分。
馬夏澄大吃一驚。
他索性直接放大77組的監控程度,也聽到了任重給其他人的命令。
「這是我們的第一次實戰,難度稍有提升,但應該也在你們的能力範圍內。另外,我同樣不會向你們播報進度時間,你們只管做好自己的事。」
從一個壞塊變成近一百五十萬個壞塊,在任重嘴裏只是「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