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事情。
記憶倒流也發生在二人的身上。
這兩人一定是對過夢境,發現他們各自的夢一模一樣,這才讓他們不再相信這是個夢。
賽月無人可以參考,是以處於似醒非醒。
沒有了曾經的唯唯諾諾,如今的趙佶,儒雅且深沉、但夾雜些許彷徨和迷惘。
趙佶似思考許久,但見到沈約那一刻,卻一時間不知如何說起。
良久,趙佶才道,「朕曾經作詩一首。」
沈約暗想,趙佶和李後主差不多,除了國事不熟,吃喝玩樂、琴棋書畫可說是樣樣精通。
李後主因為耽樂而喪國,被趙氏兄弟所擒,落個悲慘的下場,可趙氏兄弟恐怕從未想到過,他們的後人因為享樂所得的慘況,更甚李後主十倍。
後人對此,多是一句——天道好輪迴。
可是,被輪迴的世人絕不止李後主和宋徽宗。
如今趙佶談詩,絕不是要展現風雅之意。
見沈約並不反對傾聽,趙佶緩緩吟道,「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山南無雁飛。」
言語落,喬才人母女和鄭公公都露出詫異之色。
詩詞雅致並不難懂,說的是一個人落魄的慘狀——成天聽着西北風吹着破門叮噹作響,住所一燈如豆、隨時會熄滅的樣子,可見貧困,想回家但隔着三千里的距離,哪怕南飛雁都不曾來到這裏,自然也看不到雁南飛。
慘則慘矣,意境悲慟,可堂堂天子,榮華富貴加持一身,如何會做出這等喪氣的詩詞呢?
沈約卻猜到這一定是趙佶在被金人擄到北方後做的一首詩。
無轉機,難改變。
一個人很容易沉迷於一種環境過完一生,哪怕你周遊列國,可若只是看看風景、感春悲秋,你的人生也不過是個風景的旅客罷了。
真正經歷國破人亡的趙佶,和沈約見面談的第一件事,不是過往的恩情,而是他曾經的心境……
不見沈約反應,趙佶緩緩道,「先生覺得這首詩如何?」
沈約笑笑,徑入主題,「或許我們更應該問的是——聖上京華一夢後,究竟該如何選擇?」
趙佶盯着沈約的目光清澈,許久才道,「這正是朕請先生來見的原因,朕不知,請先生教我!」
1614節 詩為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