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兩條道路。
環境若如染缸,誰能如蓮花不染?
固然有衝破磨難、殺出重圍的不世英雄,但不能否認的是這種人萬中無一。大多數人,只是個隨波逐流的平常人。
對平常人要求超常的行為,終究不切實際。
張繼先對趙佶的評論很是客觀,甚至有些憐憫。
「本道感覺趙佶若真想改,終究還是善事。」
張繼先沉聲又道,「因此本道曾勸趙佶,如今朝政所託非人,蓬萊水淺,滄海恐怕又要變成桑田。」
沈約暗想你勸的倒是婉轉,示意天下要大變,可這種話誰能聽懂?
但他理解張繼先的苦處。
這就和處於不恰當戀愛中的男女般,所有的外人,幾乎都能看出他們的問題,可他們自己偏偏不覺得,也不接受任何人的建議!
這種愛戀,也是一種痴戀。
對趙佶而言,百姓雖對六賊怨聲載道,可趙佶卻對六賊信任有加,為何?趙佶自認和六賊一體,否定六賊就是否認他自己的事情,他如何肯做?
若非如此,沈約也不會對趙佶說出他自他錯、你自你惡的點醒之語。
張繼先遠眺晴空,「可趙佶卻聽不出本道的勸誡之意,或者可以說,藥醫不死病,佛渡有緣人,趙佶和醒悟無緣,無緣就無法可度。」
沈約認可。
張繼先再望沈約,微笑道,「但本道一入此間,就發覺趙佶對閣下的信任和依賴,或許閣下可以度他。」
沈約心道,但其實你若努力,也有度趙佶的本事,為何只是旁觀?
張繼先似看出沈約所想,「本道袖手旁觀的原因很多,一來是,天師道中有個戒律,絕不能因為知曉天書的內容,而去更改天書的內容。」
「為什麼會有這條規矩?」沈約問了句。
張繼先搖搖頭,「規則自先祖張道陵創道後就已立下,本道也暫時不知。」
沈約暗中在想立規矩的人,怕引發蝴蝶效應,還是另有深意?
「其次……天書很不穩定。」張繼先突然說了句奇怪的話。
沈約訝然道,「什麼叫做天書很不穩定?」
張繼先沉吟片刻,「這件事很難解釋,不過以閣下的智慧,或許能幫本道挖掘答案,天書不穩定,是因為天書記載的內容會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