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事自然由陛下做主,陛下總會有辦法的吧。」辛永豐笑道。
朝廷的事由陛下做主,夏允彝沉默了,陳子龍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大明自然是朱家的,可是天下卻是天下人的天下啊!不管是幾社成立的初衷,還是復社的宗旨,都不是這樣的。
復社名士黃宗羲做過一篇文章名叫《原君》,其中說「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實乃「為天下之大害」。對黃宗羲的這種思想,陳子龍和夏允彝深以為然。皇帝不過是因為血脈才成為皇帝,並不真的是上天之子,刨除身份,皇帝也不過是普通人罷了。
但陳子龍和夏允彝也清楚,在天下大多數人心中,皇帝便真的代表大明,皇帝的話便真的是金口玉言。辛永豐一個秀才尚且這樣想,普通百姓如何想更是可想而知了。
陳子龍何夏允彝清楚,其實皇帝根本沒有權力在縣下設鎮,沒有權力顛覆大明現在的官制!皇帝雖然是天下之主,但在皇帝之上還有制度,還有祖制!若是皇帝依靠身份肆意妄為的話,必然使朝廷制度失去平衡,結果很可能會導致天下大亂!
譬如隋朝,隋文帝楊堅在的時候隋朝何等強大,倉庫的糧食多的幾十年都吃不完,穿錢的繩子都腐朽了。可是楊廣即位之後肆意妄為,惹怒了當時大部分世家,破壞了權力的平衡,以至於隋朝竟然兩世而亡
而當今崇禎皇帝,其行為和那楊廣何其相似?不,甚至比楊廣走的更遠。最起碼楊廣也沒有公然對隋朝的世家宣戰。而崇禎的行為,卻無異於要對整個士紳階層開刀!
崇禎南巡的一系列行為,皆是拋開了朝廷自行其是,把朝廷,把各種規矩完全當作了擺設!不通過吏部私設官職,視朝廷選官制度為無物!擅自清查處置官吏,惡意查抄士紳地主商人田產財富,判罰殺人全憑個人喜好,朝廷三法司、各省按察司完全成了擺設!
就崇禎南下這一年的作為,其實和獨夫沒有什麼區別!
陳子龍對崇禎收復遼東平定蒙古的赫赫武功自然是敬佩的,可是對崇禎南下的作為卻不認同。只是抱着為天下的心思,才來到鎮江,希望能勸說皇帝改弦更張。畢竟若是天下大亂,受苦的還是普通百姓。
陳子龍自認自己的想法絕對大公無私,完全能代表江南士子的心聲!
可是現在,看着辛永豐還有其他普通士子的臉上的殷殷期盼,陳子龍卻猶豫了,不再那麼自信。
這一刻,他突然意識到,江南士子不止自己和自己身後的復社名士們,眼前這人數眾多的普通讀書人,他們也是士人的一員啊,而且他們的數量更多更多!
這些人數眾多的普通讀書人,這些童生,這些普通的秀才,他們在科場是沒有多少希望的,可能考一輩子也考不中舉人。仕途科舉無望的情況下,很多人最終會放棄讀書,或去私塾成為一個教書先生,或設法去官府當個小吏,或做工做生意,辛苦賺些銀錢養家餬口,成為芸芸眾生的一員。
可這些讀書人,他們在讀書之初,也都是有理想的啊,很多人都做過考中進士當官光宗耀祖的美夢,齊家治國平天下,哪個讀書人沒有想過?
然而科舉的殘酷,註定了很多讀書人一輩子也考不中功名,註定了無數讀書人當官改變命運的夢想破滅!
而現在,皇帝舉行考試,考中者可以當官,雖然只是九品八品的鎮官,但卻許諾當官當的好可以升官,做知縣做知府,甚至能入朝做六部尚書!
對這些科舉絕望的讀書人來說,這無疑絕路逢春!每個縣都設鎮,需要的鎮官數量何其之多,這種考試錄取率必然非常驚人,又如何不讓這些普通讀書人趨之若鶩?
只此一項舉動,皇帝便盡收這些普通讀書人的心。而和這人數眾多的普通士子相比,復社兩千名士又算得了什麼?
有這人數眾多的普通士子支持,名士們的想法又何足道哉?
張溥還想通過復社和東林黨的影響,煽動朝廷和地方官員們辭職,以此來要挾皇帝,現在看來,這種想法何其可笑?
「論操縱人心,陛下真是爐火純青矣。」陳子龍悄悄對夏允彝道。夏允彝點點頭,臉色也很沉重。
「汝是舉人,不等着考進士,為何也要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