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中自成一股勢力,完全可與劉焉抗衡。待董卓大軍南下,他便可再次揮軍北上,立從龍之功。
任歧完全低估了劉瑁要誅殺他的決心。
他不但沒有採取楊洪的意見,還以擾亂軍心為名重責楊洪十軍棍。
泥菩薩也有三分火,何況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楊洪被氣得完全忘記了這人曾經有多看重他,對他有知遇之恩。當夜便糾結了十餘名與其交好的士卒,刺任歧於行營。連夜拿了任歧首級來投劉瑁。
劉瑁見到楊洪非常高興,他知道這個人。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出劉備殿西偏殿的西廊中,塑有十四尊塑像,以紀念蜀漢一朝的文臣,稱文臣廊,楊洪塑像在其中排第十一位。這個地方劉瑁去過,史書上所有的評價都說這個人忠心,且有才能。演義中他做到尚書的高位,就連三國志也記載了他做過蜀漢的治中。
不管怎麼樣,這也算得上是一個名臣了。
劉瑁高興的不是他帶來了任歧的人頭和四百餘降兵,而是楊洪本身這個人。
他下南中的目的便是建立自己的勢力。現在手中除了甘寧、張任兩個武將,文臣還一個沒有呢。
有能臣來投,他當然求之不得。
事實上,楊洪也並未讓他失望。在劉瑁任命他為隨軍主薄的第二天,便將軍中的大小方案統統整理了一便,讓劉瑁感嘆身邊有個文臣的重要性。
楊洪是個聰明人,說服聰明人自然與說服武將不同。好在對於擅長心理學的劉瑁來說都是小菜一碟,不論是楊洪的微表情還是各種動作和行為,都能被劉瑁抓住要點,來加以引導。
大軍渡過江水,通過重重艱難的山路,終於抵達益州郡郡治滇池城。
楊洪在這一路的行軍途中算是完全認可了劉瑁的才能,認劉瑁為主,安心輔佐劉瑁。
劉瑁自然是欣喜萬分。
滇池城中有郡府,卻無太守。只餘下幾個從官在忙乎滇池城的日常事務,至於對郡縣的掌控調度,完全沒有。各縣縣令縣長各自為政,而這座郡城反而成了無主之城。
經過打聽才知道這裏原太守在兩年前便在外出狩獵時遇害,但朝庭卻遲遲沒有下派太守到此。雖然益州的許多豪族都想成為益州之主,卻也沒誰有那個膽子去自領一方封疆大吏的官職。
劉瑁也不去追究,沒有就沒有吧,更方便他行事。
安頓下來的第二天,楊洪便依劉瑁的命令向全縣發榜,宣告他這個「庲降都督」的降臨,並召全郡各縣的縣令縣長來滇池會晤。
同時,面對全縣發出人才徵募令,號召各大世家豪族向郡中舉薦人才。
其實他是想直接面對整個南中地區去徵募人才的,但是楊洪建議他穩紮穩打,先拿下益州郡的控制權,再向周邊發展。畢竟初來乍道,人手不足,僅靠一萬人馬想要在南中的茫茫大山中征服所有的夷族是不現實的。
何況南中還有許多的世家豪族,並不見得會聽從他這個空降的庲降都督的命令。
真有那麼容易,劉焉又怎麼會讓南中這麼大一塊地盤游離於益州的管轄之外呢?
漢朝是一個以「禮」為先的時代,就算很多人不願意接受劉瑁這個從天而降的庲降都督,更不願看着他帶着萬人的精兵強勢入駐滇池。但還是有許多縣令縣長和世家豪族帶着禮物來拜會劉瑁的,甚至還是有少數的人為劉瑁舉薦了一些人才。
為保持低調,劉瑁也親自接見了這些當地的官員和世家豪族的代表。
比如建伶縣的縣令爨習就舉薦了他的外甥李恢。
朱提孟家就舉薦了族中俊傑孟琰。
楊洪書信邀來同郡的好友費詩。
……
最後被劉瑁看重留用的也並不多,但上面這三人都得到了劉瑁的重用。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劉瑁在史書中看到過這三人的名字,確實稱得上是良才。李恢自不必說,這傢伙才是真正的歷史上的第一任庲降都督。為諸葛亮時期的蜀漢穩定立下了漢馬功勞。孟琰出身南中豪族孟家,孟獲的族人,字休明,官拜輔漢將軍,後擔任蜀漢虎步監,從諸葛亮多次北伐,曾在五丈原和司馬懿的部隊激戰。費詩也是劉備時期受拜督
第10章 自領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