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答道:「咿呦……我才不看基佬電影呢,去看邦妮和弗雷克。」
男孩拍出五美元,「兩張,邦妮和弗雷克!我們都是半價!」男孩指着自己稚嫩的臉。
轉過大廳,兩個男孩才在走廊上看到了一副《邦妮和弗雷克》的海報。
海報上是一對俊男靚女,金髮女子舉着手槍側身斜視,帥氣的男人顯得健壯有力。
「艾斯,這是部動作片啊!」
「你終於選對了一回,錢伯斯。」
兩人進入的時候,小影廳已經幾乎坐滿,兩人趕緊找到空位坐下。
這裏並不是對號入座的,約定俗成的規則是有通行證的電影從業人員和媒體記者,可以提前入場坐在前面,後入場的普通影迷坐在後場,但也有佩戴通行證的觀眾過多,讓普通觀眾沒位子的情況,這時候只能去找工作人員要摺疊椅了。
顯然《邦妮和弗雷克》的首次公映也遇到這種情況,可能是索尼影業看好這部片子的風聲傳了出去,也可能是前天《瓶裝火箭》點映反響很好,使得業內對韋斯安德森的另一部電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肯尼斯·圖蘭坐在第一排,腿上放着他的小速記本,安靜的等待影片放映。
肯尼斯·圖蘭是洛杉磯知名的影評人,為《洛杉磯時報》撰稿,同時在南加大電影學院任教,今天來到《邦妮和弗雷克》的公映場,主要是為了看看韋斯安德森能否再次帶來一個驚喜。
在肯尼斯看來,韋斯安德森是聖丹斯的嫡系,是聖丹斯發掘了這個紐約小子的才華,韋斯安德森的成功,也代表着聖丹斯的成功以及西部勢力的成功。
八十年代開始,美國獨立電影界逐漸東西分裂,以紐約為首的東海岸影人抱團,與以荷里活為中心的西海岸爭奪話語權。
這兩年,一些東海岸的影片選擇加麻大的多倫多電影節,而不來美國本土的聖丹斯電影節,甚至有一些紐約大學tisch藝術學院的極端分子喊出要舉辦紐約電影節。
肯尼斯·圖蘭對此是不屑一顧的,荷里活永遠是美國電影的中心,緊靠荷里活的聖丹斯才是真正的美國電影人的歡聚所在,而不是加麻大的多倫多,紐約更沒有希望,明眼人都知道!
韋斯安德森就是一個有眼光的,來自紐約的年輕人。
片頭出現,肯尼斯拋去東西海岸的爭執,將注意力集中到屏幕。
……
……
……
上了推薦位,爭排名喲!
求推薦票!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