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歷經了如此長時間的風吹雨打,甚至有地震、洪水以及戰亂炮火的影響,都沒有擊垮它,依舊屹立於洨河上不倒。
其實,很多古建築都是這樣,像矗立在長江中的觀音閣,被江水浸泡、沖刷多年,也絲毫未曾動搖。
可是,屹立千年不倒,卻在60年前徹底「消失」了,這就是趙州橋的悲劇。
最後一次修繕是在1955年開始,直到1958年竣工。
這一次是趙州橋第八次被修繕,同樣也是最為全面的一次修整。
古橋只保留了極少部分,其餘全部被鋼筋混凝土蓋板代替。
不過因為在結構與樣式上依舊彷照舊橋,所以趙州橋雖然外表上沒有太大變化,但實則已與一座新橋無異。
由於重修過後缺少之前的古韻,有一部分人覺得新橋,並不能代替那座保留了千年的古橋,並且對此提出了質疑;
不過,也有人們認為,雖然趙州橋換了一幅新的面孔,但並不影響它在自己心中的地位與形象。
更為重要的是,這座橋樑帶給大家的是,古人高超的建築技藝與建築智慧,是我們古代科學技術上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成就。
那麼只留下了一個外表的趙州橋,還是那座歷經千年洪水沖刷而不倒的趙州橋嗎?
鋼筋混凝土的結構,還能支撐一千年的風霜雨雪嗎?
看看現代城市的設計,每次下雨都內澇嚴重,我們還能有點信心嗎?
幸虧船型古屋這片古建築,沒有人想着重新修復。
而保存下來的這片古宅庭院,最重要的功能,其實就是住着舒服,因為到現在,它還一直是村里夏季的最佳納涼地點。
在夏天最熱的時候,古宅內的溫度最高也沒有超過27度,和開着空調的房間差不多。
因為古宅內無論是房間,還是庭院,建築造型都是呈豎立的長方形狀。
有如煙囪的原理一樣,讓這種結構加速了空氣的流動。
更奇怪的是,古宅房間內一年四季不見蚊蟲,儘管緊緊圍繞在古宅牆外的,就是蚊蟲肆虐的豬欄和水田。
這麼一座象徵着家族基業的巨型豪宅,如今卻成了無主之宅。
洲湖村的歷史上,也鮮有達官貴人的記載。
這座建在小山村裏的豪華大宅,到底是誰的功業,它背後又隱藏着什麼秘密呢?
不僅如此,這座豪宅還有着諸多不同尋常之處。
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不為人知的古代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