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官窯器,胎為黑、深灰、淺灰、米黃色等,有厚薄之分,胎質細膩。
釉面乳濁,多開片,釉色有粉青、澹青、灰青、月白、米黃等。
因器口中施釉稀薄,微露紫色;
而採用刮釉墊燒時,足上露胎而呈偏赤鐵色,故有「紫口鐵足」之稱。
器型除碗、盤、碟、洗等日用器皿外,還有彷商周青銅器的尊、鼎、爐、觚等陳設瓷和祭祀用禮器。
到今杭市鳳凰山麓尚留有:南宋官窯老虎洞窯址、南宋官窯郊壇下窯址等歷史遺蹟,現均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到了明代,採取「官辦民燒」的形式,開始有官廠,專燒進貢的瓷器。
如在景鎮設御器廠,也稱景鎮御窯廠。
特派廠官,經費出自地方,編役人夫,設窯達五十幾座,專門燒造御器即貢器。
瓷器燒制經過兩宋時期的發展,不論在燒制工藝,還是器具種類方面都達到了高峰。
】
各時期都有不同的代表品種,如永樂甜白、永宣青花、成化鬥彩、嘉萬五彩等瓷中翹楚。
永樂帝在位時,景鎮瓷器生產蓬勃發展,這一時期是我國瓷器燒制承上啟下,內外交流的重要階段。
永樂時期,上承宋元,下啟康乾,並廣泛與外國交流學習。
此時的能工巧匠們,除了繼承前輩的精巧工藝,彷制元代的典型器物外,還大膽進行創新改良。
所以燒製成永樂甜白,青花,釉里紅等極具時代特色的新瓷器。
尤其是多色低溫釉上彩瓷器,打破了以往瓷器多為單調色彩的傳統,使之更賞心悅目。
這為後來的成化鬥彩,嘉萬五彩乃至康雍乾粉彩瓷器燒制,奠定了基礎。
借鄭和下西洋和外使出訪之際,永樂瓷器得以與世界其他地區交流。
主要是外銷瓷,和賞賜附庸國專用瓷。
這一時期從外國進口顏料和學習技術,如永樂青花所用的蘇麻里青。
永樂瓷器中也出現了一批地域色彩濃厚的尹斯瓷器,這既是對前朝的繼承,也是新時期向外國學習的證明。
清代是我國制瓷史上的集大成時期,其制瓷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受等級森嚴的封建統治制度和制瓷歷史傳統影響,清代的官窯瓷器和民窯瓷器的款識,在題寫上也有一定的慣例。
同時又新開創了金彩、墨彩、琺瑯彩等題寫工藝。
而且各種堂名款、花押款、吉語款也更為多樣。
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瓷中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