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陶。
所以,他買到合適的材料並不難,而且這一次買到的也是一些半成品。
如果不追求精益求精,其實當做成品使用也是可以的。
他當然不會直接使用,這次紅膠泥落到他手中之後,肯定要處理一下的。
不過,齊魯那邊畢竟是專業的,所以他也只不過是稍微處理一下,那些紅膠泥就變成了合格的燒制蛋殼陶的原材料。
有了合格的泥,在加上高速、穩定的陶車,蛋殼陶器胚的製作,也就有了基礎。
採用手工輪制,使用傳統的單層拉型成坯,或者乾脆一底雙層合成坯。
只要成胚,其後的工序,就不在困難。
使用陶車手工拉胚,需要快速、穩定,而陳文哲的一雙手,就可以大顯神威。
他的天賦,絕大部分就在手上。
比如他的感知力,只要那邊有稍微不平、凹凸,他都能夠感知到。
原來這種天賦,也沒有什麼大用,也就是可以讓瓷器表面均勻。
但是現在的不一樣,因為這是製作的蛋殼陶,拉胚之時速度太快,而且做出來的器壁實在是太薄,只要速度控制不好,造成器壁任何一點的不均,都有可能對器胚,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傷。
他的拉胚技術和利胚技術,畢竟還沒有突破到宗師級,所以不可避免的就會出現失敗。
快速拉胚,製作的還是儘可能薄如蛋殼的蛋殼陶,需要的手感實在太強。
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失敗了太多次。
特別是剛開始,速度慢了,達不到薄胎的效果。
而速度稍微一塊,往往就會拉壞器胚。
蛋殼陶的器壁實在是太薄,稍微不注意,就在快速拉胚之下,直接拉飛了。
就算陳文哲天賦無敵,他也是用了兩個多小時,失敗了無數次,才稍微摸到點轉盤的速度,做到即能達到想要的效果,又不會速度太快對器胚薄壁造成破壞。
剛開始成功製作出一件薄胎小碗之後,他已經不敢繼續拉胚,而是稍微晾曬之後,開始利胚。
此時通過小心的修整、切削,可以讓器胚變得更薄,也更加規整。
當然,這一步也不容易,畢竟器胚本身就很薄,你還需要對它進行修整。
這個時候,轉盤一動,如果手中竹片稍微用點力,就直接把碗壁切開了。
就算不用工具,只是用手,有時候稍微用力,也會讓器胎變形、碎裂!
這就是薄胎陶瓷的難做之處,它實在是太過脆弱,根本沒有一點容錯空間。
70
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