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瓷器,就燒制了六千餘件。
此碗據清宮檔案記載,燒成於宣統元年,也就是1909年。
這一件如果不是因為燒制於清代即將滅亡的時刻,應該不算是多麼有歷史價值的東西。
但是,誰讓它燒制之後三年,清朝就亡國了呢?
這樣的另類瓷器,還是有不少的,而最特別的肯定是宣統時期。
這些另類官窯,價格你能想像?
盤點一下那些稀少而昂貴的明清紀年款陶瓷,有時候還真能讓你驚訝。
比如國內的陶瓷,自明以前,鮮有底款。
以楷書在陶瓷上題寫年款,是從明朝起開始時有出現,一直延續至清朝。
有明以後,官窯大體均落以帝王年號為紀年的款識,此又稱朝代款。
其中,明朝共有16位皇帝,17個年號,正統和天順都是朱祁鎮的年號。
清代共有12位皇帝,13個年號,天聰和崇美都是皇太極的年號。
然而並是每個年號,都能找到對應的官窯陶瓷。
如明代的建文,這是因為戰亂影響而沒有留下任何款識的瓷器。
洪熙,這位僅在位一年,肯定也沒有。
空白期比較出名,出現了空白瓷,就是另類紀念瓷的典型代表。
空白期就是正統、景泰、天順三朝,他們均受戰亂影響。
而到了泰昌時期,因為這位倒霉皇帝僅僅在位僅29天。
到了清代的天命,也就是老奴努爾哈赤,他那個時期經常啃樹皮,唯一的追求就是能有一身野豬皮穿。
就算後來發家了,也肯定沒有心思燒制瓷器。
至於天聰和崇美,那個時期正想着入主中原,所以均未能在景鎮燒造官窯陶瓷。
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這五百多年裏,景鎮御窯廠的無數精美陶瓷運抵此間。
以上所列朝代,或是在位時間太短,或是戰亂所擾對景鎮沒有控制力,所以均沒能留下帶年款官窯器。
而即便發現有落此類款式的瓷器,也多是如嘉靖、萬曆、天啟及崇禎時的偽托款識。
故宮博物院增展示過清朝歷代皇帝和其對應的官窯瓷器,而除此之外,還存在一些「另類官窯」。
這幾個皇帝雖在位時間不長,但仍抓住了這短暫之機,在那時最頂級的陶瓷上,打下了自己獨特的「烙印」。
此類官窯器存世極少,那麼這一因素會造成多大的價格影響呢?而哪些又特別具有升值潛力呢?
70
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