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就這麼直接給自己了,連問都不問。
柳氏有種錯覺,那個給自己絲綢的小哥兒,更在乎剪刀一點,再三囑咐,別把剪刀弄丟了,不好找。
這是什麼事啊。
總之,歸屬木匠營麾下,為製作攜行具而臨時組建的第二研發小組,成立。
人員只有兩個半,半個是還有其他事要忙的匠營副官魯犁,一個駝背眼花耳聾沒牙的編筐老人,還有一個年輕漂亮的繡娘。
編筐老人走的實在是慢,晃晃悠悠的,跟不上木匠營的車隊。
魯犁大發好心,讓老人擠在一輛木匠營做活的車上,在車上跟着走吧。
編筐老人一到車上,張着無牙的嘴巴朝木匠們笑了笑,然後解下背後的樹枝,開始自顧自的編筐子了。
「老叔,別編筐了,編簍子,方的簍子。」
一旁的魯犁忍不住提醒。
老人聽從命令,開始拿樹枝編簍子了。
魯犁看這老眼昏花的老爺子,忍不住再次提醒,「老叔,簍子得是大簍子,得放的下被窩,放的下弓弩,大概……這麼大。」
魯犁大致用手比劃了一下簍子大小。
至少,簍子得能放得下弓箭吧?橫着放不下,豎着得能放下吧。
事情吩咐了下去,魯犁也開始忙碌着攜行具的事了。
作為一個木匠,木匠的本職讓魯犁更傾向於從木工角度思考攜行具的結構。
既然是背東西,所有東西綁一起,然後背。
有簍子,有稿席,至少兩大部分。
只有繩子綁可不行。
魯犁想到,是否可以用一個架子,把被子什麼的,夾着,然後背起之後,用繩子綁在肩上呢?
儘管,李孟羲不擅長設計東西,也不知道好用的攜行具該怎麼做,義軍現在也無良才可用,但是,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還頂個諸葛亮呢。
凡人的智慧,同樣可以成事。
攜行具開始慢慢製作起來了。
諸事繁雜,不管雜事有多少,但是有一點,所有事情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好一點,不會成為強軍精兵,再好一點,依然不會成為精兵。
但總會有一天,量變會引起質變的。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