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 >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

在十幾萬騎兵的包圍下,不僅大敗匈奴,還射殺匈奴數萬人,如此耀眼的戰績,夠青史留名了。

    天才和蠢貨往往只差了一步,一步料到,便能成不世之功,一步出錯,便成笑話。

    兵道危行,不可不處處謹慎,如履薄冰,細細查之。

    當李孟羲盯着篝火和瓦瓮發呆,只讓新來效力的鄉勇們誤以為李孟羲是盯着看誰有沒有偷拿糧食,一個個緊張的不行,幹活升火用了十二分的投入。

    又一個疏漏點,李孟羲無端的聯想之下,便發現了。

    對士兵們來說,糧餉不是小事,而是頭等大事,無餉或許還能稍忍,糧食分配不公,會觸犯士兵底線的。

    糧餉要如何分配非公平,李孟羲認為,應該以軍律令之,以軍法嚴之,使負責分配糧食的最低一級小隊長不敢明目張胆的中飽私囊。

    為了使軍律更有效用,應該加上對軍官們的考核制度。但有劣跡者,立刻革除軍職,以儆效尤。

    有了定期的審查制度,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公平。

    由此又可以關聯到其他問題,除了在口糧分配,還有日常勞作,行軍之時,有沒有混賬小隊長讓別人幫他拿兵器之類的事,都可通過內部審查的方法,予以嚴禁。

    李孟羲順着思路深往下想,想到了很多之前未能想到的東西。

    軍中應有負責抓紀律,專盯不良行為的糾察制度和糾察人員。

    而不管是內部的自查制度,還是糾察人員,目前軍中都沒有。

    不僅沒有這些,練軍令都還一直沒有一套明確的明文規定的軍令。

    義軍草創,真的是處處毛毛糙糙的,哪裏都能有問題,跟精雕細琢出的堪稱精兵的軍隊相比,差的太遠。

    李孟羲眉頭緊皺。


    ——

    晚飯,李孟羲是和婦孺營一起吃的。

    不知怎麼回事,粥熬的很稠,每一灶都熬的稠,一頓能當兩頓了。

    李孟羲還不知道,正因為他站人家面前,人家怕李孟羲不滿意,才把糧往多了放。

    吃着飯,李孟羲想到,婦孺人群之中,有大人,有小孩兒,應該把大人和小孩兒分開盛飯,因為這樣,大人可以定量,小孩兒也可以定量,伙夫們就好控制做多少飯,並且大人是分幾勺,小孩子是分幾勺,都好把握。

    可是李孟羲又一想,想法雖好,卻不好操作。

    第一,炊具大小就不一樣,每一堆篝火的火力也不一樣,每個伙夫傾向於多放水還是少放水都是不同的。

    如此多變量累加,粥煮出來的稀稠多少都不可控制。

    同樣的糧,可能會因為煮的稠了,不夠每人一勺,煮的稀了,每人一勺之後,剩下的不夠每人再分一勺,怎麼分配,就很難受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也,要想公平,實現公平是很難的。

    除非能有電飯鍋,電飯鍋上有刻度,多少米,多少水,電力輸出又很穩定,只要米方的一樣,水一樣,煮出來的粥肯定次次一樣。

    除非能標準化,不然,給幾百人個做飯,要求不少不剩,每個人分的很平均,這難度極大。

    李孟羲想着東西,吃飯都吃不香了,沒味道了。

    看來,得像摸索兵法一樣,得探究下怎麼做飯,多少米,加幾碗水,煮出來的粥可以剛好分配。

    而要標準化,要有統一的度量衡工具。

    沒有統一的度量衡,不過無所謂,三十多個灶,只用一個工具,用一個碗去量糧,用同一桶添水,度量衡於是就統一了。

    度只有一個碗,量也只有一個桶。

    只有一個,直接就是一了,還用統一嗎。測試廣告2



  
夏侯龍城推薦:  岩忍者日誌  火影之土之意志  重裝機兵之勇士傳說  當宇智波看完了火影  
隨機推薦:  至尊戰王  我的妻子是大乘期大佬  做局  臥龍驚鳳  漢威四海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
360搜"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