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字文姬(也有人說應為昭姬),東漢大儒蔡邕之女,漢末女詩人,其作品「悲憤詩」兩篇,一為五言體,一為楚辭體,被載入《後漢書》本傳,其中尤以五言體着名,長達五百四十餘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篇女子創作的五言長篇敘事詩。博學有才辯,通音律,相傳着名的「胡笳十八拍」便是蔡琰所作,是中國古代有名的才女。
但在歷史上,蔡琰雖有才女之名,但際遇之坎坷卻讓人不免生出「紅顏薄命」的嗟嘆。
蔡文姬幼年時,其父蔡邕被流放於苦寒之地朔方,處境艱難。好不容易回到洛陽,於16歲嫁與河東衛仲道,衛家當時是河東的望族,衛仲道也是出色的大才子,夫妻兩人恩愛非常。不料好景不長,不到一年時間,加入了「早死聯盟」的衛仲道便咯血而亡,於是衛家的人便認為蔡文姬「克夫」。心高氣傲的文姬於是不顧父親反對,毅然回到了娘家。
董卓死後,蔡邕被認為是「卓黨」而下獄,並最終死於獄中,文姬被匈奴人擄走,成了左賢王的妃子。流落匈奴十二年間,為左賢王生了兩子:阿迪拐、阿眉拐,直到赤壁之戰爆發當年,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派使者以黃金千兩,白壁一雙贖回了文姬,這一年,蔡琰已經35歲。
在曹操的安排之下,文姬又嫁給了田校尉董祀。因文姬飽經離亂憂傷,時常神思恍惚,夫妻生活並不和諧。而董祀正值鼎盛之年,生得一表人才,通書史,諳音律,自視甚高,對於文姬自然有些不足之感,只是迫於曹操的授意,心不甘情不願地接納了文姬。如此情勢之下,文姬的日子自然不會太好過。
在婚後的第二年,董祀犯罪當死,文姬不顧嫌隙,在嚴冬季節蓬首跳足來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與蔡邕的交情,又想到文姬悲慘的身世,倘若處死董祀,文姬勢難獨存,這才寬宥了董祀。從此之後,董祀感念文姬之恩德,對文姬重新評估,夫妻雙雙看透世事,溯洛水而上隱於山麓之間。兩人生有一子一女,女兒嫁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為妻。
縱觀蔡琰一生,大致可以用「一生三嫁,命運坎坷」來概括。
阿牛此時見到的蔡琰,正是二八年華少經磨難的蔡琰,想到這樣的一位才女未來的命運,某城主心頭感慨萬端。每每念及這樣的一位才女、美女即將開始的噩夢之後,阿牛倒更覺難過。
按照歷史記載來看,此時距離蔡琰出嫁衛氏已是不遠。
「難道蔡琰的命運,就不能改變嗎?」阿牛默念着。
事實上阿牛這次能見到傳說中的美女蔡文姬,着實有些運氣的成份在內。雖說蔡邕對文姬寵愛有加,但一代大儒家教十分嚴厲,若非蔡琰在屏風後偷聽時,不小心弄出響動來,再加上盧植與蔡邕交情濃厚,阿牛是斷然見不到蔡琰的。
只不過某城主剛才的表現也實在有些「丟臉」,光顧着目不轉睛的打量着蔡大美女,連起碼的禮數都忘了,最要命的是蔡琰的老爹還在場。好在蔡邕知道自己女兒國色天香,是個男人都會有驚艷之感,象某城主這樣的「傻瓜」也不是一個兩個,因此只是淡笑不語。
倒是盧植對此大感面上無光,某城主畢竟是他帶來的,咳嗽一聲道:
「琰兒與河東衛氏的親事,就快要辦了吧。」
盧植的話打破了席間的尷尬,也順帶給某城主提了個醒:蔡琰已是名花有主的人了,有什麼花花腸子都趕緊打住。
「是啊,還有三個月,琰兒便要嫁入衛家。那衛仲道也是位大才子,想必不會虧待琰兒的。」蔡邕拈鬚笑道。
經過文姬這麼一檔子事情之後,三人都頗有些意興闌珊。某城主此時已是心不在焉,而盧植和蔡邕也在默默地消化着阿牛剛才所說的可能,越想越是不安。三個人各有所思,這次酒席很快便草草收場。
不過在告別之前,阿牛還是鄭重地提出了一個要求:請蔡邕、盧植想辦法,安排一下阿牛與袁紹、曹操見面。兩位大儒雖然不是太清楚某城主的想法,但還是一口答應了下來,剛才阿牛所表現出來的眼光見解,已經使得盧植和蔡邕對這位異人領主大有好感。
某城主之所以拜託盧植和蔡邕約見曹操、袁紹,是因為這幾個人之間頗有些交往。
曹操和蔡邕之
第324章 文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