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生絲了。
現在,中國廉價棉紗大量出口,墨西哥的紡紗業可能直接完蛋,今後將完全依賴於中國供貨。
而隨着棉紗的瘋狂降價,中國的棉布製造成本,也會跟着直線下降。棉紡織業作為印度第一大產業,大量更加廉價的棉布運過去,恆河中下游的棉紡商估計也危險了。
徐穎的這份奏疏,內閣那邊意見不一。
把閣臣們叫來商量,宋應星率先說道:「有新機器是好事,但這種新機器,會讓婦人無紗可紡。而今,不管是城裏還是鄉下,都有大量婦人紡紗換錢。一旦錠翼廣泛運用於工廠,升斗小民的家裏,肯定歲入銳減啊。臣……實在不知道,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陳茂生說:「臣也不知如何看待此事,紡紗機本就數次改進過了,遠遠強於婦人手工紡織。這次的新機器,居然又成倍提升效率,這讓無數織婦如何應對?」
朱舜水則說:「壓是壓不住的。有了更好的機器,總不可能攔着不讓商賈使用。」
其他閣臣發言,都在討論新機器,完全沒有談及出兵印度的事情。
在他們看來,兵者,國之大事,朝廷用兵都慎之又慎,哪能被幾個商賈慫恿就跨海打仗?
趙瀚說道:「萬事不可因噎廢食,既然有更好的機器出現,那就讓商賈去使用吧。至於不能再紡紗賺錢的婦人,只能再去找別的營生。城裏的婦人,可以去做幫傭,鄉下的婦人,可以多養幾隻雞。等工廠變多了,更多的婦人也可去工廠做織工。」
也只能這麼想,否則還能怎麼辦?
唯一慶幸的是,小農經濟的崩潰,是一個長期過程,不會因為棉紡織業發展就立馬完蛋(近代中國,小農經濟迅速崩潰,那是受到成熟的西方工業衝擊)。而且,農民普遍分田,少了紡紗收入也還能湊合。隨着城市的日趨繁榮,城裏的婦女無法紡紗,也可以去做其他工作。
陳茂生突然說:「陛下,與其去想更遠的事情,不如先把面前的事情處理了。去年清理江蘇田政,吳縣出了兩個大案,都是因為煤礦而引發的。煤炭當與鹽鐵一般,由朝廷指定專營,且必須課以煤炭重稅。」
「須當如此。」趙瀚點頭說。
中國紡織業集中於江南,而江南紡織業,又集中於環太湖地帶。
好巧不巧,太湖中心的西山島,就發現了大量煤礦。太湖邊上的一些地方,也陸陸續續發現煤礦。這些地方所產的煤炭,能夠通過便捷的水道,迅速運往江南各地紡織廠。
甚至在江陰境內(張家港),也發現了煤礦,礦址挨着長江不遠。
費純說道:「臣聽聞,前朝的北京人,全靠煤炭取暖煮飯。若是對煤炭課以重稅,恐怕一些地方的百姓,連煮飯用的煤炭都燒不起了。」
袁允龍說:「北京屬於特例,當時北京人口過百萬,周邊的樹木都被砍光了,只能去西山挖煤運到城裏代替柴禾。而今,整個北平府都沒剩多少人,郊外的樹木已經生長起來,就連北京城裏的百姓,都是買樵夫砍來的柴禾。」
費純搖頭:「不止北京,全國各地,有很多百姓都以煤炭生火煮飯,冬天也要靠煤炭來生火取暖。」
這是實話,嘉靖年間的《新開煤礦記》,就有「草木鮮少,故北方之火用煤」。
北方的幾大鐵廠,幾乎全部採用煤礦冶鐵,導致北方鐵廠製造出的火銃,造出來往往帶有大量氣孔,打着打着火銃的槍管就炸了。
而南方,在某些實幹派官員的引導下,城市居民也有很多使用煤炭。
《新開煤礦記》的主要內容,就是記載四川馬湖府(屏山),知府完素帶領百姓勘探煤礦,又教百姓如何使用煤爐子,城中居民紛紛改用煤炭生火。
這是個關乎民生的大問題,不能一刀切的徵收煤炭重稅。
趙瀚仔細思考之後,說道:「江蘇、山東、安徽、江西、浙江,這五省的煤炭徵收重稅,其餘省份照舊。」
礙於落後的交通技術,北方煤炭很難運到南方,就算運過來了也得不償失。
山東屬於最主要的產棉大省,而且山東棉花最為優質。
這幾年,山東棉紡織業也在發展,特別是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