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比90
第四節過半,路易回望伊賽亞·托馬斯:「休息夠了嗎,伊賽亞?」
「我的投籃會影響到拉爾夫的。」他還矯情起來了。
「沒事,他已經開了主宰。」路易說了句讓托馬斯一頭霧水的話。
路易往下說:「如果你只是想着自己的三分,說明你並不知道我為什麼讓你坐在場下,既然如此,我還不如讓你上場,你去場上找答案吧。」
托馬斯欲言又止,他認為自己知道答案,但他不敢說出來,他不敢面對那個答案。
他走到場邊,凱爾特人很快就犯了規。
約翰·帕克森下場了,他拿到5分2助攻,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
「伊賽亞,讓我們帶着3比0離開論壇吧!」帕克森激動地說。
托馬斯輕輕點頭,他走到場上,每一個隊友都與他擊掌,伯德除外。他也會擊掌,但他不會特意過來擊掌,他總是順其自然。
路易誇讚了帕克森的表現,再將自己手上的紙杯交給對方:「幫我倒一杯可樂好嗎,謝謝。」
帕克森怎敢不答應。
「路,你沒有其他要向伊賽亞交代的嗎?」湯姆賈諾維奇問。
桑普森狀態火熱,至少要跟托馬斯說一句把球權讓出來吧?
路易笑問道:「魯迪,你見過完美的球隊嗎?」
湯姆賈諾維奇遲疑了幾秒,他搖頭說:「1977年的開拓者非常接近這個概念,但還差一點除此之外,我沒見過更接近完美的球隊了。」
「你可能不相信,」路易自豪地說,「但我見過。」
而且不止一支:
1996年的公牛會讓你明白,帶着憤怒的王者整個賽季都開啟殺戮模式是怎樣的;2014年的馬刺,你還能找到另一支比他們更完美地詮釋了「失敗會讓你變得更好」這句話的全部含義的球隊嗎?2017年的勇士,紙面上的歷史最佳球隊;還有,1981年的凱爾特人。唯一一支,路易親歷,而非以球迷視角見證的球隊。
路易向奧爾巴赫保證過,向《體育畫報》的作家們說過,他要讓這支球隊,變成它應該有的樣子。
高傲冷酷的伯德,既自私又無私,小心思不斷的定時炸彈伊賽亞·托馬斯,只有在睡覺時才不惹事的蘭比爾,擁有偉大天賦渴望改變籃球運動的桑普森,不甘替補的馬克斯韋爾任何一個教練帶領這支球隊都能奪冠,問題在於過程,是艱苦,還是華麗,是美妙,令人享受,還是痛苦,充滿掙扎。
路易完全可以做個泰倫·盧與邁克·布朗式的教練,擱置矛盾,制定目標,哄好核心,但他選擇了另一條路,一條只要上路,就不允許你回頭的道路。
如果他失敗了,他會被釘上恥辱柱,罪名是破壞了凱爾特人的化學反應,一手王炸打得稀爛。
如果他成功了,他不會被銘記,時間會遺忘他,體育作家們會加倍歌頌凱爾特人的所有球員,而他只是一個24歲,坐享其成,只因手握一支偉大球隊而成為偉大的一部分的主教練。
路易解決了99%的問題,只剩下一件事。
托馬斯和他那顆搖擺不定,躁動不安的心。
他嫉妒伯德,他渴望被關注,他認為自己默默奉獻了這麼多卻得不到幾句讚揚是不公平的。平心而論,他的想法情有可原,絕對沒問題,那是人之常情。
路易改變不了大環境,他不可能讓波士頓的記者們突然轉性,將歌頌偉大的白人希望的功夫分一點到黑鬼的身上,所以他只能去改變托馬斯。言傳身教沒用,粗鄙訓斥沒用,就連拉塞爾的開導,都沒用。
好吧,如果這些都沒用,就讓托馬斯睜大眼睛看看他的隊友。
做出犧牲而不被銘記不被讚美的,不只你一個。
桑普森用半節的時間,爆發出了蘊藏了多年的能量,向人們證明,他才是凱爾特人犧牲最大的那個人。
托馬斯上場之後,桑普森讓出球權,給他擋拆,再次回到了最初的角色。
托馬斯手裏拿球,將其回給桑普森,大喝道:「你來打,拉爾夫!」
1984年nba總決賽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