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系,是既用又防,一方面是大規模發行,但是另外一方面又建立了非常嚴格的審查體系。
其中的全國版內容,更是不惜耗費更多的成本,犧牲報紙的時效性,利用地方採編,朝報司審查,公文分發,地方印刷這一整套流程來確保內容的正確性。
不過隨着社會的進步,同時民眾對新聞的時效性要求……尤其是對地方新聞的時效性要求,也在促使着大楚帝國在朝報上進行了持續的變革。
承順二十五年,應廣大民眾,甚至是大量地方官員的請求,經過大楚帝國御前參務會議反覆討論後,正式設立朝報省版內容,由朝報司派遣官員駐紮各省,設立各省朝報處,負責各省朝報省版內容的採編、審核,隨同抵達的全國本朝報一起印刷、發行。
而等到承順三十年後,因為社會的持續進步,人們對資訊的需求不再局限於了解官方動態,知識科普,文學作品等內容了,還希望了解更多的商業內容甚至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新聞,以滿足商業需求乃至獵奇性。
因此承順三十四年開始,經過御前參務會議討論,最終敲定了謹慎試辦時效性更高,傾向於商業資訊的地方性報紙,並挑選了若干城市作為試點城市。
第一批試點城市,只有五家,分別是金陵、松江、廣州、天津、漢天五家。
因為這五個城市,也是商業最為活躍,對時效性商業資訊需求最為強烈的城市。
同時也因為這些帝國官方在這些大城市的掌控力度,尤其是禮教部在這些地方的教化工作力度是非常強悍的。
畢竟這些城市是如此的重要,帝國官方想要不重視都不行……而高度重視下的試點工作,就能夠確保有更多的力量來進行地方報紙的監管。
松江商報就是在這個時代大背景下在承順三十五年正式成立並發行。
松江商報雖然是地方報紙,但實際上並不是由松江府,也不是由江南省的禮教機構管轄,而是和之前的省版朝報一樣,依舊歸屬禮教部朝報司直轄。
禮教部朝報司直接派了一名從四品的資深朝報官員前往松江城,擔任松江商報的督辦,同時還兼任了江南朝報處的副處長。
順帶一提,朝報司相關官員的品級都蠻高的,朝報司的司長通常都是禮教部右侍郎兼任……換句話說朝報司的司長實際上是個從二品的職務,並不是常規司級機構的正三品
從二品那可是妥妥的帝國頂級高官序列,已經有資格參與相應事務的參務會議了,比較商討教化問題的時候,禮教部右侍郎作為具體負責官員,自然是需要參加相關的參務會議的。
要不然連具體負責人都不在,討論個啥啊……
禮教部的兩大任務或者說職權,一個就是科舉,一個就是教化了。
前者為國選材,後者負責教化工作。
而朝報司就是禮教部里負責教化工作里的重要一環,通常是由分管教化工作的右侍郎兼任司長一職。
朝報司副司長是中規中矩的從三品,但是往往是資深從三品官員才有資格擔任,同時朝報司司長調職的話,一般都是升級調任,而不是平調……這是禮教以及一些相關機構里諸多從三品官員繼續往上爬的上佳跳板。
副司長下屬的直屬各處處長是正四品,這個倒是沒啥稀奇的。
而派駐到地方上的省朝報處的處長也是正四品,品級和巡撫衙門裏的各廳廳長、各知府品級看似相當。
但是朝報處官員都是屬於京官外派,因此在政治地位上比地方官其實要高一些……這也導致了一個很尷尬的問題,那就是各省里的禮教廳廳長,如果不是從三品參議兼任的話,那麼這個省禮教廳的廳長,實際品級上,乃至政治地位上還不如一個省朝報處的處長。
實際上也是,大部分省朝報處的處長結束任期後,要麼平調回京繼續當正四品的京官,要麼升一級外調地方,普遍是擔任從三品的各省參議……當然了,中途倒霉犯事或年紀到了退居二線養老退休的不算,只說正常調任升遷。
而各省禮教廳的廳長正四品,想要直接升到從三品參議很難的,升職的情況下,往往都會調回京畿禮教部或其他機構擔任正四品的職務,再熬幾年繼續外
第八百九十三章 松江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