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了。
儘管他們已經搞出來了可以實用化的煤氣機,但是卻是沒能解決煤氣機的安全性問題,最終導致損失慘重,空有一大堆內燃機的專利技術,卻是在破產邊緣徘徊。
而類似遼東河口機械公司,在內燃機領域裏發起衝擊並研究的企業還有其他不少……而且也很巧,前期研發內燃機的企業,基本都是清一色的農機企業。
如遼東河口機械公司,河唐山機械公司,遼河機械公司,這三家公司,是在三十年代裏最為輝煌的農業設備生產企業,三家的產品幾乎佔據了整個農機市場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市場。
這三家企業也是彼此關注,當遼東河口機械公司開始搞煤氣機的時候,其他的兩家農機公司也投入了大量資源在內燃機領域裏。
至於為什麼研發內燃機的主力是這三家農機巨頭……那是因為他們的產品都是使用蒸汽機動力的各種移動式農機設備,比如各種拖拉機。
因為移動設備的需求,他們想要獲得一種比蒸汽機更小,更輕,效率更高的動力設備,而當時的科研理論里,已經提出來了內燃機的設想,並獲得了實驗室的成功。
所以這三大農機設備企業,不約而同的朝着內燃機領域發起衝擊……其中的遼東河口機械公司投入力度最大,獲得的突破也最大……結果主要搞的煤氣機技術遲遲無法投入商業應用,最終拖垮了整個企業。
其他兩家企業的投入力度小一些,雖然取得的成果不大,但是也沒被拖累到負債纍纍臨近破產,反而是保持着穩定的企業運營,每年依舊還能擠出資金投入到內燃機的研發當中……
總體來說,大楚帝國的內燃機依舊還處於一種前沿技術研究狀態,距離實用化還有着一些技術難題需要解決。
至於什麼時候能夠解決這些技術難題,把內燃機拿出來實用化,那就要看投入力度以及運氣了。
科研這東西,人力物力和運氣都一樣重要,兩者缺一不可。
電氣化,內燃機這兩大第二次工業革命里的重大標誌,大楚帝國的不少官方研究機構以及企業都在搞,並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距離全面的應用還需要時間。
所以當代楚國人的日常生活里所能夠接觸到的東西,依舊是第一次工業革命里的諸多成果。
工廠還是大規模的使用蒸汽機動力,甚至小部分落後地區的老舊工廠都還在使用水動力設備呢……
電力設備動力的應用,還需要那些電氣化企業的技術攻關。
儘管皇家理工學院的技術授權,已經把搞出來的新式發電機以及電動機的全套技術資料都授權了出去,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各企業拿到這些技術資料後就能夠直接生產了。
人家皇家理工學院搞出來的東西,是純粹的實驗室產物……弄出來的樣機可不考慮什麼成本,都是用最精密的設備乃至人工搞出來的。
同時由於只是演示用的樣機,其功率也比較小,很難滿足大部分工廠的需求。
此外電力設備這玩意,它不僅僅只有一個發電機以及一個電動機而已,還需要一整套的控制設備。
比如要控制電動機功率的時候,你如果是直接調整發電機的輸出功率啊……那樣多麻煩啊。
電力的大規模應用是非常複雜的,不僅僅搞定發電機和電動機就行的。
如今,三大官辦的電氣公司乃至民間的李氏電氣等新興電氣企業,他們拿着皇家理工學院授權的技術資料,正在努力研發,進行眾多的技術攻關,爭取儘早的完善各種細節。
但是這個時候也存在着一個問題,那就是各大企業自己單獨搞的話,那麼很容易搞出來多套不同的電力設備標準,這對於帝國的整體電氣化推動是不好的。
所以根據這一情況,工商部聯合的工業部以及各電氣企業,還有技術源頭的皇家理工學院電磁研究所,大家一起坐下來敲定了一套電氣設備的應用標準。
然後各大廠家根據這些標準去研發、設計新產品,最後推向市場……這樣有個好處就是,各大企業不用什麼都自己搞,非要搞出來一整套完善的電氣應用設備後才能推向市場,而是可以根據自己擅長的方面攻關某一項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