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是非常不合理的。
常言道,上陣父子兵,李長風既然要謀反,成了,那他當皇帝,李玄是太子,這種大事不可能對李玄隱瞞。
要是說擔心泄露消息,可當李長風被緝拿,從他母親的反應來看,顯然她對此事也有參與。
要知道,李玄母親是大秦長公主,要說母子之間誰更值得信任,顯然是親兒子吧?
遭遇大難,『李玄』整個人都渾渾噩噩,根本就無暇再去考慮這些,李玄穿越而來,以外人的角度來看,很容易就發現不對勁。
再加上屈靈均幾位大儒的態度來推測,李長風謀逆之案,說不定真的是像民間傳的那樣,他是因為黨爭緣故,被董相陷害。
這就有意思了。
事情的真相李玄必須得調查清楚。
如果一直背負着逆臣之子的名頭,他這輩子最多只到大儒,成聖無任何機會。
除非大秦亡了,國運逸散。
「這個世界裏,不管是功名還是文名,在冥冥之中都會對人產生影響。」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如果我所寫的映射的是真的,那麼隨着我文位提升,傳播,對董相的影響會非常大,藉此我便能接近真相。」
「雖然危險,但也不得不做。」
「筆可成刮骨鋼刀,文亦是穿腸毒藥。」
李玄在心中計較得失。
倘若一直背負逆臣之子的名聲,李玄想成聖只有兩條路。
第一,自己繼續造反,完成老爹未完成的大業,開創新的王朝,得天地氣運認可,那秦朝反賊的名自然就壓不住他。
王朝更替,這在天地看來是運轉規則。
第二,背叛人族。
嘿,我連人都不當了,區區反賊又算得了什麼?
這兩個哪一個都不是李玄想做的。
大秦國富民強,在七國之中,百姓的幸福指數是最高的,興亡都是百姓之苦,李玄雖然不是什麼高尚的人,但也不願因為自己一己之私而牽連億萬人。
當然,其中部分原因也是考慮到造大秦的反,基本不會成功。
別看民間對李長風謀逆之事持有懷疑態度,那是因為李長風沒有大舉興兵就被發現了,謀逆之事無從說起。
要是他真的舉兵造反,大秦百姓不會支持他的。
秦奮六世餘烈,到當今陛下是七世,每一任國主都勤政愛民,兢兢業業,大秦才能從不起眼的小國躋身七雄之一。
大家好吃的好,穿的暖,睡得穩,腦子有問題才會想着改朝換代。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