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簿的緣故吧,想想,整個潯陽縣的人都認得羅家,付主簿便是想斬草除根也不好直接動手,但出了潯陽縣,羅家的下場就不好說了。
「羅洪生說,他叔父雖考取功名做了縣令,其實謹慎膽小,當初也是因為不敢拒絕,才收了東西,這才被連累獲了罪。因此,雖知道付主簿等人的事,但不敢參與,故意躲着,自然也沒能拿到什麼證據。只是付主簿謹慎多疑,某次羅縣令提到了些東西,就認定羅縣令拿到了證據,這才對羅家糾纏不休。」葉洵嘆了口氣,這姓羅的也是倒霉,若非偏偏到了潯陽縣做官,做上幾年的縣令,就算沒多少政績,想來也不至於惹上貪污的罪名被流放。
「他說的可靠不?」空口說的,不是姜玫多疑,而是江南這一片如今的情形本就敏感,不能做出政績也就罷了,若是讓人擺上一道,那才得不償失。
「多半是真的,但他說的多半也不是全部。」葉洵也想過這個問題,知府大人明顯懷疑付主簿有問題,而付主簿偏偏又對羅家窮追不捨,可見羅家必定是知道什麼的。當然,就算姜玫對羅洪生有相助之恩,但要羅洪生把家族、性命相托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葉洵去問,羅洪生有所隱瞞也是情理之中。
姜玫點點頭,不再多問,葉洵到潯陽是來做縣令的,不是來查案的,頂多對這些事有所了解,對某些人能夠防備一些。
接下來的臘月,姜玫就在靜心養胎當中度過了,接着,便迎來了他們在潯陽縣的第一個年節。潯陽縣離京城路途遙遠,而葉洵過年也只有半個月的休假,往返京城都做不到,所以,即便沒有姜玫懷孕這件事,他們也沒打算回京城過年。
姜玫肚子裏的孩子還不滿三個月,只給京城裏的親戚報了喜,不曾往外說,但整個臘月,姜玫都推掉了所有的宴請,就待在府上,有那頭腦精明的已經猜到了,送來的年禮當中,就有不少是給小孩子的。
這是姜玫的頭一個孩子,姜玫聽李嬤嬤的話,該吃的東西乖乖吃了,該走動時慢慢走動,閒暇時給孩子做些衣裳,日子過得飛快。快到年節時,姜玫列了單子,交給李嬤嬤去採買年貨,李嬤嬤應着去辦,正好葉洵從外頭回來。
因為李嬤嬤的囑咐,葉洵沒再給姜玫帶外頭買來的零食,今日回來,手裏提了一個小玩意兒,姜玫好奇地湊過去,道「這是什麼?」
「商隊從海外得來的,因為有趣,便給我送了過來,娘子瞧着像什麼?」葉洵把手上的東西放到桌上,一個一尺長的小盒子,打開來,裏面是拇指大小的琉璃擺件,小巧的鈴鐺,活靈活現的小貓小狗,還有一對漂亮的白鵝,樣樣都十分精緻。
姜玫驚嘆的摸了摸小小的貓兒,驚嘆道「好漂亮,這是琉璃的,我還從沒見過這樣透亮又精巧的。」
「大錦琉璃不多,而且大多不夠透亮,不過海外不同,聽說那邊人很喜歡琉璃製品,製作琉璃的工藝也格外精湛,可惜大件的琉璃不易攜帶,帶到大錦來的多是這樣小巧的琉璃擺件。我瞧着這些小玩意兒十分精巧,想着你可能會喜歡,就給你帶了幾件,你喜歡嗎?」葉洵拿起小鈴鐺輕輕搖了搖,鈴聲不如銅鈴響,卻更加清脆些。
女子都喜歡精巧的東西,姜玫也不例外,挨個拿着把玩了一回,道「喜歡!」
見姜玫喜歡,葉洵也高興起來,接着道「西域人常來中原,也學習紡織之類的手藝,我想着,既然咱們大錦也有許多人喜歡這些琉璃製品,總讓商隊買來賣,倒不如學了手藝來,這些小東西雖然值錢,可也易碎,便是仔細包好了,路途中也會損毀不少,其實利潤也不算高。」
「能學手藝當然好,只是這是人家吃飯的本事,人家會輕易教嗎?」姜玫把小玩意兒挨個看了一遍,拿了小貓拜見在手裏把玩,不是她打擊葉洵啊,街頭賣豆腐的還自稱祖傳秘方呢,何況遠隔重洋呢!
葉洵卻不這麼想,道「若兩家挨着,自然不能把手藝傳出去,買家就那麼多,貨物多了自然只得降價。但海外不同,大錦的商隊雖然會買了琉璃擺件回來賣,但這個數目可不多,何況隔得那麼遠,他們賣他們的,我們賣我們的,不是互不干涉嗎?只要許以重利,不愁他們不教。何況,只是試試,能學到最好,學不到也不損失什麼啊!」
這麼說也有理,姜玫也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