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沒有興趣去猜測。
他只知道,高句麗在那裏,需要他李世民去滅亡,去征服!
此時,伴隨着李世民的沉默,會議的氛圍愈發嚴肅了。
君王的意志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帝國。
哪怕是位高權重的左右二相,在軍國大事上也不能揮灑自如。
李世民見群臣都默然無語,心中愈發失望了。
他很希望這時候有一位大臣站出來支持自己。
李世民有這樣的想法,並不是因為他勢單力薄,需要大臣的支持。
而是他不希望當初跟隨他打天下的功臣,如今都安於享受,不思進取。
如果帝國的重臣皆是如此,他的帝國還怎麼擴張?
帝國的重臣,居然沒有看出高句麗比吐蕃的威脅大得多!
李世民環視一圈,心中的怒意更盛了。
群臣戰戰兢兢,不知道皇帝為何如此。
難道就為了這點小事,陛下就動怒?
既然要先打高句麗,就先打唄。
李靖剛才不是說了麼。
大唐如今國力強盛,甚至可以兩線作戰,戰而勝之!
先打高句麗,還是先打吐蕃,這有什麼好爭的!
不少人甚至對李世民的變臉有些怨氣,覺得皇帝求全責備,過於苛責。
此時,李佑跟李世民的心理差不多,也覺得帝國一干大臣有些落伍了。
【呵呵,這些人居然連李老二這層意思都理解不了!真不愧是大唐的功臣!】
【現在我有些理解帝王為什麼總是要幹掉一批功臣了!】
【李世民這才登基幾年,這些人就安於享受,不思進取了。】
【這麼多能人,居然沒有一個人看出高句麗遠比吐蕃的威脅大。】
【呵呵,不滅了高句麗,遲早是帝國的心腹大患!】
李佑的陰陽怪氣也傳到了李世民的腦海里。
這下更把李世民氣到了!
李世民最自豪的就是自己的心胸氣度。
作為歷史上少有的不殺功臣的開國帝王,李世民引以為豪。
甚至,李世民在晚年感念這些當初跟隨他打天下的功臣,還專門在皇宮建了一個凌煙閣。
貞觀十七年,在太極宮東北隅。
李世民親題讚詞,褚遂良題額,閻立本畫像,共繪畫開國功臣二十四人像於閣上。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名傳後世,香火不斷。
這在歷朝歷代,是絕無僅有的。
李世民的心胸氣度,雄才大略,為人個性,可見一斑。
絕對不是劉邦這個黑社會老大出身的帝王所能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