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明朝,打下了明朝的疆土,不是真本事?
這可是株連九族的大罪啊!
當時徐萬久連夜讓祠堂里所有人都迅速搬家離開,出海逃難。
周圍祠堂一共走了六個——接近七八百人。
還有一個祠堂沒走。
六個出海的祠堂,出海得以逃生,而剩下那個不以為意的祠堂,卻被株連九族……抄家滅門。
徐萬久把那六個祠堂帶到了現在的維特南姆,找了個偏僻地方居住。
他給長樂鎮的牌坊題了四個字——知足長樂,意思是讓所有人都慶幸生命的寶貴。
這就是長樂鎮的由來。
鎮長說:我們的祖上,是書香門第,要說中華禮儀,我們都知道,都清楚,為什麼我們會出現一個埋老的習俗呢?
「為什麼?」我問鎮長。
鎮長說——很簡單,還記得霓虹在亞洲土地上肆虐的時候嗎?到處是戰火紛飛,華夏挨打,維特南姆也沒好到哪兒去,那時候民不聊生——都靠自給自足,自己種的糧食,自己吃。
可偏偏那一年,天上不降水,長樂鎮雖然偏安一隅,可是沒有降水,沒有糧食,只能上山吃野菜,後來野菜都沒得吃,只能吃樹皮。
就這,還不能逃難,外面比長樂鎮還慘!
怎麼辦?
當時的鎮長,把所有的長樂鎮人,都召集到了長樂鎮的廣場上,讓大家一起想個辦法,度過饑荒。
這個簡單的會上,不少的老人站了起來,告訴鎮長,要闖過這一關容易。
在貧窮的長樂鎮,野菜野兔什麼都沒有了,怎麼度過饑荒?年輕人是壯勞力、小孩是未來,年輕的女人擔任着繁衍生息的職責,唯獨老人沒有任何作用,他們吃口糧卻參加不了勞作……所以,長樂鎮的老人,願意捐出自己的身體,讓長樂鎮的人,靠吃他們的肉,度過饑荒?
鎮長被那些老人的話驚呆了。
老人則說:我們長樂鎮,也是名門望族逃難來的維特南姆,曾經先祖說過……三百年之內,無法回到華夏的故土上,我們長樂鎮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身為中華子女,卻無法葉落歸根,這樣的生活,沒有意義,現在還差七八十年,就要到三百年了,長樂鎮的人們,享受最後的歡愉吧,我們願意捐出生命和身體,讓你們,還能繼續享受歡愉,直到詛咒的來臨。
鎮長說「三百年內無法回到華夏,長樂鎮人都會死去」是長樂鎮一直以來的詛咒,是最先來到長樂鎮時候的那群人里的一個神婆說的。
不過,不管詛咒是不是存在,這次,長樂鎮裏的老人,全部自殺了……其餘的鎮民,用熬海水熬出來的鹽,醃了他們的肉,度過了這次饑荒。
從這以後,長樂鎮,就開始了「埋老」的傳統。
所有的老人,到了五十歲,就會自己進入祭死窯,這是長樂鎮的傳統。
老人們覺得自己無用,不能再耽誤年輕人,會自己把自己給埋掉——像當年那些捐出自己的生命和身體的老人一樣——減輕長樂鎮的負擔,讓長樂鎮能夠更好的修生養息。
這就是長樂鎮裏「埋老」的由來。
在長樂鎮,老人並不畏懼死亡……所以,昨天,那個站在鎮子牌坊下面,被狂抽的老人,打死也不想離開長樂鎮,儘管他的兒子,並不願意讓他死!
他要回長樂鎮,要在五十歲的時候,進入「祭死窯」,為長樂鎮的延續貢獻一份力量。
我現在真的不知道怎麼面對鎮長了……這長樂鎮雖然古怪,但其實是有跡可循的。
我們外面的世界是一種生活,長樂鎮,也是一種生活,也是一種選擇。
鎮長說:從那次饑荒之後,長樂鎮開始進入了享樂時代,大家都知道,詛咒可能隨時會到來……所以儘量享樂,他們只做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很多費心思的事,也懶得搞了。
比如說誰家吃飯不給錢?誰關心?
誰家晚上有人偷,所以晚上要鎖門,緊張得不行,長樂鎮的人可不會這樣。
再比如說,鎮子裏面,其實還是一片相親相愛的景象,儘管騙子、小偷多……可是誰在乎呢?
第184章 祭死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