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磨機切割機的,古代是怎樣給玉石開殼的呢?肯定不是一刀切的那種,而是用水磨法,慢慢研磨,這裏面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用的就是解玉砂,先把其他的硬度高的石頭打碎,搗爛,跟搗蒜差不多的那種,讓石頭爛成細砂,再用這些細砂加水去磨玉石的外殼,這些細砂就是解玉砂了。
這個前期的準備工作就是部族裏絕對不可能完成的,指望別人交易都不現實,一年之中,能夠有一支商隊經過部族,那肯定是賣奴隸的商隊,其他的東西,可能他們處在草原深處吧,其他的商品根本不等到這裏就沒了,而且商品還大都是大眾商品,如解玉砂這種小眾的,可能也不會很值錢的東西,還真的沒人會捎帶過來。
用羊皮羊肉什麼的,換這種不當吃不當喝甚至也不怎麼當用的東西,肯定不會有人願意的。
紀墨若非要在這種情況下雕琢玉石,就真的要用非常原始的手段了,刻刀必然要有,還要有鑿子之類的小工具,此外必不可少的就是解玉砂了,無論是一開始的打磨,還是後來的拋光,都要有這種不起眼的砂。
好在這個也不是不能被取代的,比如說紀墨可以找塊兒堅硬的石頭,自己不厭其煩地製作,但,石頭打碎什麼的,想想這個過程就是個力氣活,還是個必須要持之以恆的力氣活。
把製作玉雕的整個流程了解了一遍,紀墨就知道玉器貴重也不是沒有道理,不管硬玉軟玉,都要經過這樣漫長的流程,可能一個流程下來就是幾年過去了,這其中的手工也是需要費力氣的,而這樣精心製作出來的玉器,硬玉可能還好些,軟玉怕摔啊,一不小心就碎了什麼的。
傳國玉璽都不能重新製作,只能鑲嵌金子彌補,可想而知,玉料難得,玉雕更難得,想要精美如初,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還僅僅是針對玉器,洪疇所學的雕刻,針對的材料還有其他,玉雕是石雕之中的一種,還有木雕,核雕之類的,核雕又算是微雕的一種吧,在洪疇的講述之中算是雕刻的小藝,讓紀墨聽得只想仰望,這就是大佬啊!
當然,因為古代還沒放大鏡,微雕還不到米雕的程度,而洪疇年齡大了,視力衰減,不如年輕時候好了,不可能給紀墨現場製作核雕什麼的,只能告訴他相應的技法,按照洪疇所說,學會了在大物件之上雕刻,在小物件上雕刻也是同樣的,只不過是需要眼神兒更好,更細心而已。
這就有點兒像學射箭那個看虱如輪的典故,若是能夠把很小的東西盯着看,看到很大,其上的所有技巧也不過是在大的東西上雕琢一樣的技巧罷了。
好像某些製作粗糙的東西看起來就不討巧,但若是把同樣粗糙的東西縮小百倍,可能就是讓人驚嘆的精緻無比的傑作了。
聽洪疇如此說來,微雕的神奇,也不過是在細微之處做到精緻雕琢而已,倒真是沒那麼稀罕了。
如果古代的雕刻匠們都是這樣的看法,也難怪他們不會製作很多微雕工藝的作品,在他們看來這等都是小道,還費眼神兒,且雕刻的東西還容易損壞,不易於保存,看着新鮮卻難得高價,反而不如那些大件更為值錢,最終導致物以稀為貴,後世以之為奇。
端正了思想之後,紀墨也不再琢磨那些於當世可能譁眾取寵的小道了,先學好正道,以後是不是做微雕流傳後世,那就是以後的事情了。
「雕刻工具… …」
紀母還真是被這樣的要求給難住了,這可怎麼找呢?她敷衍了紀墨兩句,打發他回去,自己也去忙碌了。
在後來跟夫人說話的時候,她似無意之中說出紀墨的痴傻念頭來,「如今竟是一門心思琢磨着雕刻,還跟我說雕刻的工具不夠,僅僅一把刻刀是不行的吶。」
夫人聽得一笑「那就多給他些工具,多找找,可別最後雕不好,說是朗閣給的工具不夠多。」
她對紀墨是沒什麼惡感的,小孩子麼,阿桑那么小,以後肯定是要嫁給草原上的大英雄的,一個紀墨,算得什麼?也許能夠當做陪嫁的族人?
「是。」紀母臉上帶笑地應下,目光看到一旁專注在聽的阿桑,笑意愈發柔和起來,比起時常見不到,沒辦法照料的紀墨,阿桑反而是她一手養大的,對阿桑,她也有一片慈母心腸。